泉店煤矿堵门姗姗来迟的北京保利2022秋拍大幕于2月18日正式开启,而2月也迎来中国拍卖30年以来最忙拍卖季。面对错节的拍卖会,更是要争分夺秒般追赶落下的时间,可谓是马不停蹄。
按照惯例,预展前我们邀约北京保利中国书画艺术总监殷华杰,聊一聊本季中国书画板块的亮点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之下,如何调整心态?2023开年之际的第一场重要拍卖会,委托方和买家又准备出手哪些重要书画?这场风向标意义的中国书画拍卖背后,又有哪些收藏新动态?
雅昌艺术网:这个拍卖季见到您,是疫情三年来最放松也是最紧张的一次。放松在于我们平稳的度过了春节,没有预料中的疫情爆发。紧张的是,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2023年春拍了,但还要忙于2022年秋拍,怎么样做到这两项工作的协调?
殷华杰: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告别了2022年这个多事之秋。留给我们准备2023春拍的时间也确实不多了,但有一句老话:二麦上场连夜打。春节之后我们也部署了2023年度工作计划,这期间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要主攻2022秋拍宣传和招商,与此同时,也同步进行2023春拍征集,也在此和大家预告一下,3月4日开始,将在上海开启公开征集第一站,随后会在杭州、天津等城市展开。
换个角度来看这场晚到的秋拍,其实时机也是刚刚好。一方面是召集客人来买心仪的作品,另一方面有合适的藏品也可以委托给我们,把招商和征集结合起来,这倒是一个苦中作乐的好方法。所以从时间和效果来说,同步进行招商和征集,那么可能对2023年春拍节奏影响不会太大。
当然,也有一些很实际的关于收藏市场的顾虑。比如买家资源和预算是有限的,2月刚刚买过,半年之内又要做出一大笔购藏的计划,这确实会有一些困难。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可能会把春拍在原来的基础上稍稍往后推迟,当然这也要以6月份的实际情况来定。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在2023年秋拍的时候,恢复我们以往的拍卖节奏。我们相信一切都在向好中,我们也做好了全球征集的计划,随时可以出发,以弥补这三年不能走出去造成的损失。
雅昌艺术网:一波三折的2022秋拍中,面临过变数吗?比如委托方能否坚持将近两个月的空窗期?
殷华杰:决定延期拍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2022年12月我们都在关注北京、香港等拍场动向等。最终决定春节之后拍卖,更是征求了多方意见,尤其是我们重要的委托方和买家,充分沟通和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之下,我们作出了及时调整。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平稳的度过了春节,并没有产生所谓的震荡,这也使得我们能够在2月18号准时和大家见面。这也是我们所坚持的原则:对市场、对卖家、对买家负责,更是对我们辛辛苦苦筹划准备半年之久的拍卖会负责。
雅昌艺术网: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或者是主动的调整之下,终究还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直白地讲,这中间有临时撤拍或是超出常规的价格调整吗?
殷华杰: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图录都已经发放到位,也得到了委托方的首肯,不仅没有要求撤拍的,反而得到了认可和赞赏。从委托方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在保利拍卖平台上以更好的价格成交,所以在心理预期不好的时候,能够再缓一缓,这种做法对于委托方来说,也是一种负责任。
保利拍卖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多年经营下与海内外客户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所以过往有很多好作品也是通过保利拍卖的平台历经千辛万苦,从海外辗转反复,才回到国内,回到拍场上。所以从这种深耕市场多年的企业底蕴来讲,才有我们委托方衷心的支持,使得我们在艰难情况之下,能够准备一场相对有质量的拍卖会。
雅昌艺术网:的确,春节之后没有所谓的爆发和震荡。还有一个现象在于,目前阶段并没有出现2003年非典后的市场井喷,反而是进入到另一种疲软期。比如近现代书画部分,又因为藏家迭代等种种原因,虽然仍然是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十二大名家作品,但对买家来说,似乎缺少了一个新的兴趣点,或者刺激点?
殷华杰:所谓“买家兴趣点”和“市场刺激点”,我想大家第一认知就是亿元明星拍品。拍卖本质是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只不过我们的“对象”是艺术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些有别于其他商业的亮点所在,大家可能认为亿元作品就是最重要的闪光点。但是我们也必须和经济形势、市场发展相结合。五六年前我们可以有九亿多的齐白石十二条屏,那是当时市场、买卖双方、拍卖行所共同需要和努力的结果,但如果放在今天的市场行情之下,我想我们就需要谨慎再谨慎了。
历经三年疫情,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如果我们仍一意要冲击亿元作品,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藏家手中,包括保利拍卖库房中,仍然有数件亿元级别的重量级作品,现在不是最佳的面市时机,不能为了一时的热点而祭出这些艺术珍宝。这也是我从业多年之后,现阶段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书画部的行事准则之一:审时度势,对艺术市场负责。
雅昌艺术网:这两天有一个很好玩的人工智能,ChatGPT,它在回答艺术市场未来走向时,预测到因为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所以需要拍卖行做足功课深挖作品艺术价值。植入到这场拍卖中,这种市场行情之下,面对若干个热点,如何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殷华杰:我们也确实加强了在这方面的努力,在每一件拍品上下足功夫,把专场做更专业的细分和梳理。
这一场近千件书画名家佳作,我们分为了夜场、澄心雅集、观止、嘤鸣集、散珍集成及中国当代水墨六个专场。最为关注夜场中,针对多位艺术家重要作品,特别策划了相关专题和方向,比如傅抱石高估人物画作、永远的齐白石和张大千、融汇中西艺术的林风眠和吴冠中,以及关良家藏,近现代艺术巨匠黄宾虹、徐悲鸿等。这些方向也代表了我们在本季选择这些作品以及策划思路的宗旨。以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三位现代艺术大师为例来看,三位艺术家和作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初衷也是引导和传达给大家一个观念:每一件作品都有艺术共通性同时又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要回到艺术本身来看作品,而不仅仅是价格。
反过来说,我们仍然对这些作品保有信心,尤其是一些目前千万元级别的作品,未来价格上涨空间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从艺术价值本身来说,丝毫不逊色于艺术家过往亿元级别的作品。因为从艺术家毕生的成就来看,一件作品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哪怕是一幅小品,也完全可以代表艺术家的最高成就。所以我们尝试把热度和关注度放到艺术品本身来,我认为这也更接近收藏本意。
雅昌艺术网:您讲到收藏本意,其实这几年我们也在关注所谓新入场的年轻藏家们,就这一场中国书画的作品和估价来说,是不是更容易让新藏家们入手?包括从市场和收藏时机来说,虽然年轻藏家们没有很好的时间优势,但这个阶段是不是系统建立收藏脉络的好机会?
首先艺术品拍卖相较于以往少了很多,相对的热度也下降了,市场上能够让我们选择的余地和机会也多了一些,我们在组织拍品的时候,也会有的放矢。所以现阶段选择拍品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性价比,估价高或低,不是第一考量要素,而是性价比。所谓性价比当然也是建立在我们首先在作品真伪上已经为买家把关,这是第一;第二在作品品质上,既要达到具备艺术性,同时还要有艺术代表性,这是第二道关卡;第三就是在价格上,包括起拍价、保留价,我们再次把高出市场价格或是和市场预期脱节的作品筛选出去。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目前呈现出来的千余件中国书画作品的特点就是:极具高性价比的优质作品。用我们行里的话说,如果在拍品估价区间中买到了,就是捡漏了。
我也希望能够让买家在保利拍卖放心地参与竞投,收获心里所想、同时在未来也有很好市场预期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我个人也感觉,从媒体角度来看,最近几季拍卖,舆论热点的确从所谓的亿元转移到另外一个角度,比如大家更多会看到一平尺的溥儒创纪录、一件小尺幅的关良数百万成交,也正是大家会更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就是您所说的回归到艺术角度去看。
殷华杰:是的,其实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艺术家在落笔的瞬间,也并不是以尺幅为单一角度出发,美术史家也不是从某位艺术家某件作品的平尺大小去撰写文章。就好像对文学作者来说,长篇小说是宏伟的建筑,但短篇小说是一首轻灵的歌曲,这也只是美学形式上的差异,无关是否是作家的代表作,并且实际上说,短篇小说可能更考验作者的写作技术。
而且在中国书画传统交易市场来说,虽然惯例是按照平尺定润格,我想随着未来大家对艺术品作品认知不断的提高,对艺术收藏本质越发深入的把握之后,也一定会回到艺术本源上去看。
雅昌艺术网:从传播效应来说,巨幅作品的关注度和高成交价确实有很大可能会“出圈”,然后有可能普照和提升艺术家其他作品的价格,比如黄宾虹、潘天寿等,都是很好的个案。
殷华杰:出圈之后呢?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质上去看,某一位艺术家并不会因为一件天价作品就会提高所谓的艺术成就,因为艺术家成就其实已经盖棺定论了,只是在某个阶段能够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同,再次形成一个市场热度。
比如对于黄宾虹价值的挖掘,傅雷早在有文章说:“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也说:“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可以说黄宾虹艺术价值早有定论,只是我们当时并未充分认识到黄宾虹的艺术价值而已。当黄宾虹重要作品出现之后,加上当时的市场环境推动,黄宾虹就“出圈”了,也更加作证了傅雷的观点,而这正是从黄宾虹艺术本身出发的,并非是从黄宾虹天价作品引发的。
雅昌艺术网:按照“出圈”的思路去看,近现代书画领域其实有天然的话题性,比较容易“出圈”。但对于拍卖来说,面对的是小众精英人群,在日常的业务中怎么去做到“出圈”和“小众”的分配或是协调?
殷华杰:两手都要抓,快速发展的当下充满太多未知了。比如这次疫情,对于线下拍卖和展览影响比较大,迫使我们更多的精力就要转移到线上,那么通过三年线上拍卖之后,我们发现,参与到保利网拍中国书画部竞拍的客户,几乎90%都不是传统的客人,而是新客人。这对拍卖业务来说,就是所谓的“出圈”。线上“出圈”,一是可以产生很好的宣传效应,二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艺术。对于线下拍卖来说,能够来到现场竞拍的客人的确是少数,但网络是能够把更多潜在客人,或是对艺术品有感悟和兴趣的人连接在一起。
艺术史长河中,不断有新的艺术家和流派出现,藏家也是如此,也会有代际和传承,我们需要把触角延伸到潜在藏家中,吸引他们进来,进来之后,就需要我们“圈里人”来承接,和他们共同成长。
所以对我们来说,两头的工作都要做。艺术是永恒的,也无需担忧新藏家会产生审美疲劳等问题,这是需要一定的厚度和体系建立,包括对艺术评判的体系的认知和建立等等。我相信,随着时间和岁月的沉淀,年轻的人们终归会更深层次感知到艺术的魅力,因为这是我们所共同走过的路。
雅昌艺术网:其实想想还有一个所谓的“公平性”的问题,中国拍卖不过30年,经历过萌芽初长成,也曾过山车式登顶,但也面临着低谷。与此同时,又面临着藏家迭代,高速发展中自然会有不足之处,这都是需要时间磨练和给出答案的。
殷华杰:尤其是近现代书画领域,不同于古代艺术,近现代和今天的距离并不远,能够和当下人们沟通的更多些,或者说在思维各方面更接近些,所以面临比较多的议论,每个人似乎都能评判一二。但这都是能够理解的,我也时常鞭策团队的伙伴们在拍卖组织工作中放平心态,始终保持认真做好每一场拍卖会的初心。
还有一点在于,在中国拍卖30年中,近现代书画是主流板块,热点和市场群体也是最大的。在过去30年中,价格也达到了一个高位,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高位和未来市场相比较仍然还会有空间,只是在现阶段的一个高位。但无论如何,近现代书画家有了价格支撑,比如齐白石的工笔虾多少钱一平尺,这是一个非常成熟且透明的价格体系。就现阶段来说,从市场逻辑出发,我们必须承认,一件合理估价在1000万左右的作品,很难再拍卖出3000万或是5000万以上的价格。那么这个1000万就是我所说的一个很透明的价格高位,但未来市场预期和空间仍然会有的,只是需要更长一段时间。
雅昌艺术网: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藏家对未来的信心和对自我收藏脉络梳理的系统性。
殷华杰:更重要的是,是不是有机会遇到能够支撑自己收藏脉络的“镇馆之宝”。比如这一季中国书画夜场中,两件非常重要的傅抱石作品,可以说是这季拍卖中最顶尖的傅抱石作品,对于傅抱石艺术收藏者来说,拥有了这两件作品其一,就会进入到傅抱石作品收藏的最高段位,这就是从收藏本意去看。
首先是本季夜场的封面作品,傅抱石创作于1945年的《西园雅集图》,南京博物院的万新华先生为此画撰文《神往》,也是有双关的意思。其一是傅抱石对古代先贤的神往,其二是今人对傅抱石艺术的神往。傅抱石借由《西园雅集图》达到了和李公麟、米芾、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在心灵上的对话,同时也是傅抱石真正意义上的对人文历史的感怀。另外一件是傅抱石早年历史人物画的代表作《对弈图》,题材不仅仅是传统文人津津乐道的对弈,也是傅抱石始终坚持高古博雅的方向。
试想,如果拥有了傅抱石《西园雅集图》和《对弈图》,对于傅抱石艺术爱好者来说,岂不是盛事!
雅昌艺术网:谈到傅抱石,这一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佐证或是资料,就是傅抱石写给张院西的四十通信札,这批信札的面世对傅抱石艺术研究和收藏有什么重要意义?
殷华杰:张院西,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他曾经开设过银号和典当行,一直是从商。也因为他颇懂书画,所以还兼任过朵云轩重庆分公司的经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院西和丰子恺、马一浮、傅抱石、徐悲鸿、陈之佛等很多著名书画家都有经常交往。
这一次我们推出的傅抱石致张院西四十通信札,首先是历年拍场所见最大、最完整一批傅抱石书信真迹,无疑对研究傅抱石书法有重要价值;其二是对《年谱》与《傅抱石大典》中关于1945年12月13日到1947年10月12日部分内容的补及校订;其三,在傅抱石和张院西信札往来中,谈及到的画作有《竹林七贤图》《松下渊明》《羲之换鹅》等数十件,这些作品都是傅抱石二十世纪中期创作的重要画作,这也直接发掘出作品名称、创作时间、创作理念、题跋、印章等重要信息,是傅抱石作品考证的重要凭据和史料。
另一方面,对于张院西这个人物,以前近现代书画收藏领域“院西”上款画作偶有出现,学术界首次揭示“院西”即为张院西先生的来源根据正是此批书札。当然艺术市场角度来看,这批信札能让我们看到抗战时期画家和画商之间的真实交往,也让我们看到当时艺术品市场交易的关系等等。
雅昌艺术网:能否透露一下目前傅抱石作品的招商情况?有机会进入到美术馆或是某个重要藏家收藏体系中吗?
殷华杰:我对傅抱石作品还是很有信心的,一是因为傅抱石作品本身的坚挺,二是作品底价诚意十足,高性价比。这场拍卖的原则也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有把握就上拍,时机不成熟的就再等等。在市场扑朔迷离的时候,尽量做好万全的准备,不能心存侥幸的去撞大运,不冒进,也是艺术市场的负责。
雅昌艺术网:张大千《空行母》也是一件底价很有诚意的作品,这件作品是拍场上熟悉的面孔,市场高峰时曾经高达6000万成交,但这次估价又回到了10年前的价格。您怎么看看待这种价格“缩水”的情况?
殷华杰:这不是一个要回避的问题,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起有落,艺术市场也不例外。对于一件作品来说,能够从藏品手里流向市场,和艺术家以及作品本身并没有关系,只不过是某一任持有者出现了财务或是其他需要转手的问题,这也是艺术品变现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大家要达成共识的基础。
另外我们不能被一种商业的经济行为而影响,更不能因此对艺术家或作品的价值判断产生变化。对于收藏家来说,如果在其商业投资中来说,价格的变化也许是具有冲击性的,但如果放在其曾经收藏脉络中来说,不失一件得意的作品。
回到《空行母》本身来说,在艺术价值上更是没有任何问题。《空行母》是张大千敦煌时期代表作,不仅是张大千为数不多的藏传佛教题材作品,更是标志张大千艺术风格独创性转变的重要作品。对于今天有机会接触到张大千重要作品的藏家来说,如果能以10年前的价格购藏张大千《空行母》,我想也是一桩幸事。
殷华杰:夜场还有一件张大千1947年的《溪山兰若》,《溪山兰若图》是北宋四大家之一巨然的代表作。
张大千1943年从敦煌回来之后,精研古人设色的方法,并且向学习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的调制方法,这也为日后张大千备受赞誉的泼彩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张大千在绘画上也发生了变化,从早年轻盈灵动的作风转而追求宋代山重水复、高山仰止之美,巨然等北宋四大家自然成为张大千所追随的偶像。这件《溪山兰若》正是张大千的重彩作品,和现存传巨然《溪山兰若》相比较,张大千对景致更加精细描绘,别有一番意境。
这一季比较幸运的是,集齐了张大千主要艺术变化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对于收藏家来说,也是能够进入张大千作品收藏前列的好时机。
比如《黄山逍遥客·行书七言联》和《黄山文殊院》,一件青绿,一件浅降,分别以石涛、弘仁笔法表现黄山风景。前者为上海知名藏家、张大壮学生陈穆人旧藏,并由家属直接释出,后者由藏家珍藏二十年后首次露面,都是张大千早年山水代表作。
此外还有张大千《血战古人山水·书法册》,册页以极高的笔墨功夫还原董其昌小青绿山水册页。以及集张大千艺术之大成的泼彩山水《山岚披翠》等,画幅虽不大,但令人神往。
雅昌艺术网:另外一位近现代书画收藏领域永远的艺术家就是齐白石,这一季两套白石老人册页抓人眼球。
殷华杰:在齐白石作品中,册页这种形式就很有考究,尺幅不大,易于创作和保存,深受收藏家的喜爱。所以在齐白石作品润格中,册页有一种独立的价格体系。这一场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有两组齐白石册页,一组是《佳卉工虫册》,一组是《翎毛花虫册》,各有千秋。
首先是八开《佳卉工虫册》,分别创作了八种植物、昆虫,齐白石自书跨越20多年才创作完成,比较有意思的是,昆虫是齐白石壮年时所画,花卉则是齐白石在80岁之后才补成的,从中我们也得以看到齐白石从壮年的精细生动,到晚年的大笔挥洒。
八开册页《 翎毛花虫册》中,画面内容更丰富一些,花鸟、水族、灯鼠都有。齐白石常说的一句话是,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所以在这套册页中,齐白石把房前屋后所见到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白菜萝卜等等都入画来,一方面能够看到齐白石对于自己笔墨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呈现出齐白石对结构把握的精准之外,把主要特点提取出现,体现了齐白石“似与不似”的艺术主张。
雅昌艺术网:我们现在常常说齐白石是最牛的北漂,从湖南老家到北平,最难忘却的正是故土情,也请您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白石老屋图》的重要性?
殷华杰:在看到这件《白石老屋图》的时候,大家第一眼可能会比较关注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风格,但艺术创作背后也有浓浓的人文情怀。
曾经有一个齐白石思乡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大意是齐白石在旅居北京后,还常常梦到自己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地回到了湖南老家,但房前的儿童早已经不认识自己了,令人唏嘘,这就是齐白石《扶梦还家》的真实来源。
所以,我们在齐白石画作中,常常能看到齐白石关于故乡老屋的题材。齐白石的老家地处紫荆山下,群山环绕、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在他迁居北京后,更是会念及故乡的草木山川,这幅《白石老屋图》正是齐白石抒写浓浓的乡愁。
雅昌艺术网:齐白石就是有这样超强的共情力,越是淳朴越是打动人心。也让我想起了吴冠中,也是一个经常把故乡入画的大家,但两位大家却是在艺术创作和成就上走出了不一样的路。
殷华杰:我们也好像进入到了怀念故乡热土的情怀中去了,这一季吴冠中就有一件名为《故乡》的作品。吴冠中一生创作了近九十幅与故乡有关的美术作品,写下了约五万字与故乡有关的文章,可见故乡在他的心目当中的重要分量。在这幅《故乡》中,吴冠中描绘出了江南故乡的春景,包括《梯田》中,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再现,更多的也是吴冠中内心对江南“故乡情结”的流露。
和齐白石北漂不同的是,吴冠中是远赴法国,学成回国之后还遭受到冷遇。吴冠中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在30多年的油画民族化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抽象美的绘画理论,也为此后的水墨画探索奠定了基础。
这一季我们也是有幸征集到十件吴冠中作品,包括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月下玉龙山》、《牦牛雪山》、《春风又绿江南岸》等。
雅昌艺术网:从现代艺术体系来说,林风眠、关良、吴冠中三位都是探索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先驱者,尤其是林风眠,更是和吴冠中有着师徒情谊。
殷华杰:林风眠、关良、吴冠中三人其实是有命运交集的,也或多或少对个人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吴冠中是1936年考入国立艺专,林风眠和关良此时正在国立艺专任教,成为吴冠中的老师。
这一场拍卖中,我们也分别有十件林风眠、关良各时期艺术代表作,可以说是师徒三人异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