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里亚美朋友圈有三宝:点赞,代购,晒宝宝。晒宝宝或者说晒娃,相信各位家长都不陌生。这个暑假,您有没有带可爱的孩子风景名胜或者度假村玩耍呢?又有没有赶紧将新鲜出炉的萌娃照分享到朋友圈呢?这个暑假,当您打开朋友圈,有没有像小编一样,给朋友们分享的各式各样萌娃照点了一波赞,发现接下来还有大姨、二舅、三姑的萌娃照在等着你......
朋友圈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是现在大家最普通不过的的交流方式,大家都喜欢发个朋友圈啥的来分享自己的生活。于是,一大波爱娃爱得深切的父母,率先掀起了各种晒娃风,大至萌宝的时尚大片,小至萌宝的吃饭睡觉便便走路照,都引来了无数点赞。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正是这股低调又奢华的晒娃风,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育儿生活,有人称赞,也有人弱弱吐槽。朋友圈晒娃,你怎么看?
80后、90后的我们是网络世界的“熟练工”,当步入生育年龄时,“晒娃”就成了最常见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不管关系远近,几乎所有微信好友的孩子成长都历历在目。”有刚出生的,有满月的,有在吃奶的,有在睡觉的,有在游泳的,有学走路的,有学说话的,有上幼儿园的……
有一位美粉曾说,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更新“晒娃”的信息,“习惯啦,为人父母的幸福能让人理解。”有网友戏称,遇到长大后的朋友小孩,一定要说句:“孩子,我是在朋友圈看着你长大的”而且是一个赞一个赞拉扯长大,将来一定不要忘记阿姨哦!
女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我的朋友圈里,别人发美食美衣度假,而我只能天天在家带娃。所幸我的娃养的这么好,大家看了肯定都会夸他可爱,夸我会带孩子呀!带孩子期间的辛苦冷暖自知,当我上传朋友圈,得到同事或者闺蜜的美,我心情真的就好多了,这算是一种寄托吧。
生孩子之前,我并不是什么微信控;生孩子之后,我彻底成为了“晒娃狂魔”!由于全职在家,我的生活也非常简单,每天早上给丈夫孩子做早餐,然后就带2岁的宝宝。自娱自乐的时间就是喜欢将我的“小老板”,也就是儿子日常生活的照片传至微信和朋友分享。不是每天都发朋友圈,至少隔天就会更新一组宝宝生活照。我是这么看朋友圈晒娃这事儿的,其实这个就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看着看着她一天天的长大我心里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相信每一个当了父母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我暑假不想和妈妈出去玩,我不喜欢拍照,妈妈就在众人面前凶我。每次坐车回酒店的途中,她不理我,就在一旁用手机p照片上传朋友圈。她还总是和我说这是记录成长,难道她都没发现我不开心吗?旅游出去玩就算了,平时我写作业,吃饭,和小伙伴玩,她也要拍,最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就被她拉过去凹造型,各种摆拍.......不拍好不让走,她就是要上传朋友圈给她的朋友看,从没问过我到底愿不愿意,我真的好不喜欢妈妈这个样子!
其实小美完全可以理解有宝宝人士的心情,自己的宝宝每一天的成长,即使是小小的变化,都会引起父母不小的激动。看着宝贝一天天长大,这可谓是世间美事一桩了。其实,只要不是“一直”“天天”晒,各位已经为人父母、各位将来为父母的小伙伴们还是可以接受这份乐趣的。但是各位家长在晒娃时,一定要注意兼顾娃的心情,如果孩子并不愿意,请您尊重孩子的意愿。
其实晒娃这件事没有那些评论说的那么恐怖,作为妈妈把孩子一路养育长大,与大家分享成长途中的点滴没什么不好的,况且现在的朋友圈已经“透明化”了,别人家的孩子获得了什么荣誉,取得了什么进步都会被家长们晒出来,遇到这个情况,我一般会点个赞,但是心里说实话有一些焦虑。我不知道别人和我想法是不是一样?总感觉这种行为像是在攀比孩子,仿佛在告诉你:你看,人家小孩都在进步,我的小孩也不能滞后。
我有宝宝我不晒,但很喜欢看别人家晒……偶然晒晒也没有什么,美好生活要乐于分享嘛。不过呢,俺最讨厌那种用相机拍好了传到手机里发出来博赞美的麻麻们,真是闲得慌啊!对于这种,我也只能默默围观,跟着小伙伴们排队点赞好了,哈哈!
朋友圈晒娃,最主要的目的是记录自家宝宝的成长点滴,朋友们也大多数乐意与你分享这份快乐。不过,在朋友圈晒娃要注意“度”,多了就会有与别人攀比之嫌,容易引起别人反感,所以晒孩子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浙江的杨女士就遇上了惊心一幕:一名陌生人和杨女士4岁的孙女搭讪,叫得出孙女的名字,还说要带她去找妈妈,幸好被杨女士及时发现。事后,杨女士的儿媳妇有些害怕,因为自己常在网上晒女儿的照片,去过哪里、在哪里吃饭等等。“对方说看过我女儿照片,又叫得出大名,说不定就是在我微博或微信朋友圈里看来的。”随后,这位妈妈删除了多条跟女儿有关的内容。
还有一些朋友圈里非常流行的“晒宝宝照,赢大奖”之类的营销陷阱,更是晒娃的高危地带啊!“晒宝宝照,赢大奖”中 收获的可能不仅仅是众人称赞的目光,诱人的礼品,还有看不见的“不发分子”从中获取宝宝照片、基本信息,想想都觉得可怕。
谈这个问题之前,小美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国家对待晒娃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我们各位家长或许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思考与启发~
去年年初,法国社交网络上一度流行一个名为“母亲挑战”的游戏:如果妈妈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就发布3张孩子的照片并点名另外10个母亲照做。一时间,一组组孩子的照片扎堆出现在网络上。
这一情景引起法国国家宪兵队的关注,后者随即向广大父母网民表示:我们提醒你们,在脸书等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孩子的照片并非没有风险!请停止分享孩子的照片并不再点名别人照做。
法国媒体也着重向网民介绍了这一举动的危害:无法设防屏幕另一端别有用心的坏人;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上传操作一旦完成,即便想删除也可能无法彻底抹掉痕迹……在法国,对于肖像权和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十分常见。谨慎“晒娃”的背后,体现的是法国对个体及个人隐私的尊重。
2015年10月,德国哈根市警方曾在脸书上呼吁:“请不要在脸书和其他社交媒体上公开上传孩子的照片。您的孩子也有隐私!”警方认为,有些照片很可能让孩子陷入“永无止境的尴尬”。这些照片很容易成为恋童癖者的目标,照片 还可能被用于校园霸凌。呼吁发出后得到网友大量转发和评论,许多人认为应该禁止“晒娃”。
柏林律师里布莱希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根据德国法律,家长如果有孩子的监护权,可以在网上晒孩子照片。但孩子也有相应权利,14岁以上必须征求孩子意见。
在萌文化盛行的日本,不少父母喜欢“晒娃”。但一家教育培训集团的调查显示,有60%的受访者表示,从没有晒过孩子的照片。“不晒娃”主要是担心泄露隐私、照片不当流传和被盗用。
日本对未成年人的肖像保护十分严格。《环球时报》记者去日本中小学采访前,都会被告知不要拍孩子的脸部。如要在报道中使用孩子的照片,必须征得孩子家长当面同意。在一些集体活动中,有些孩子会佩戴小标识,工作人员说,那是不希望被摄入镜头的表示。
1、学会打马赛克。在我们抑制不住兴奋想晒娃时,要把关键信息打上马赛克,现在修图软件很发达,也许小小的举动就能成为保护孩子的安全锁。
2、不要提供太多线索。不要出现街道名称、孩子的校名、课外特长班的标志或者私家车的车牌号等,因为图谋不轨者很容易就能从这些信息中分析出孩子的轨迹。
3、设置朋友圈权限。将朋友圈好友分组,只把孩子的照片分享给关系最私密最信任的好友,不做大范围传播,这样远在他乡的长辈就可以随时点赞啦!
4、不晒正脸。如果你非要晒娃的话,尽量选择娃侧面的照片或距离较远的照片来晒。
5、一天后删除照片。一条朋友圈信息的有效性不超过24小时,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发送朋友圈24小时之后不会再收到赞和评论,请及时将照片删除。
6、熟悉微信的隐私保护功能,及时关闭可能泄露隐私的渠道。很多父母晒娃时之所以“随意”,主要是因为觉得能看到微信朋友圈的都是好友。其实不然,因为微信的功能中还默认打开了“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