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科沃尔玛进行了另一种尝试。2019年8月,沃尔玛开出全球第一家人工智能门店,将位于纽约长岛一家4000多平米的社区店升级成了“智能零售实验室”(Intelligent Retail Lab),有100多位员工,通过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增强购物体验,进而改善业务运营。
在门店内部,沃尔玛布置了大量集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摄像头、传感器和互动屏幕,摄像头多达1500个(包括普通相机和3D深度感应相机),能进行各种类型的视觉识别,但主要是用于监控货架的动态。
还有一个100台服务器的透明数据中心,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能看见数据中心的内部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在零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收集更精准的消费者数据和消费者行为,进而提升转化率和复购率;再比如,用数据反向指导商品的设计和开发。
2019年12月,专注于青年文化趋势研究的青年志举办了第三届青年文化生态趋势峰会,峰会在尚未正式开业的TX年轻力中心的地下空间举办。
这家位于淮海中路的潮流中心,由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股份与盈展集团携手成立的百联盈展打造,操盘方之一盈展集团主席司徒文聪,为呈现在TX年轻力中心的商业新业态发明了一个词汇策展型零售(Curation for Retail/Curated Retail,CURETAIL),通过专业策展管理(Curated),创新零售体验(Retail)。
司徒文聪曾参与并主导了上海新天地、正大广场等商业地产的招商,尤以正大广场一战成名。2005年他接手正大广场时,商场正陷入出租率仅65%、6楼以上几乎全部空置的尴尬境地。
经司徒文聪调整,先后引入室内真冰溜冰场、KTV、健身馆、美容美体馆等商户,正大广场以家庭娱乐消费中心的定位重新开业,半年内就将空置率下降至1%。
日本曾任《每日新闻》记者的佐佐木俊尚在《策展时代》一书中提出,策展是一种现代信息管理方式。策展人通过信息的重组,形成新的观点,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签到”,而消费行为在策展过程中,会转向对人和物件故事的关注。
在原第一百货淮海店与锦江国购等存量商业体上重新开发的TX项目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流量淮海路东面有K11,有改造后的新天地广场,西面有IAPM等,被越来越多大体量综合性购物中心包围,淮海中路的商业如何吸引消费者?
司徒文聪认为,策展可以转化为零售新力量,“流量产生消费源头、故事讲述网红热题、情感衍生消费欲望”。
在司徒文聪看来,Gentle Monster和北京SKP-S都属于策展型零售,但是2.0版本。他操盘的TX年轻力中心要做3.0版本,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享受沉浸式美术馆和策展零售空间,贯穿其中的还有技术支撑的智慧运营。
将艺术和商业结合的商场,SKP-S并不是第一个。北京侨福芳草地、上海K11购物中心等,都以“艺术+商业”的思路闻名。SKP-S最特别之处是百货业态下的创新,主打沉浸式商业。
2019年双12开业的北京SKP-S邀请了Gentle Monster团队进行空间艺术设计。以“数字-模拟-未来”为主题,展现未来技术进步后人类移民至火星的生活。
机械羊群生活的“未来农场”位于一层,二层和三层则被设计为同火星环境呼应,打造超现实的整体空间体验。
刚开业,一楼“未来农场”的这群羊就成功刷屏朋友圈,自带传播属性引爆流量。
更多人关注的是,这类沉浸式商业,用艺术策展吸引人流的方式能够带来复购率吗?
共享零售空间Heyshop创始人李博认为,策展型零售模式并不可持续。他认为零售的本质是好货基础上的流量、转化和留存,精准匹配消费者形成复购,包含了对零售平台或空间本身的信任,而不仅仅是猎奇和观展。
他在青年文化趋势峰会上名为《策展思维营建未来商业》的演讲中,阐述了即将正式开业的TX淮海年轻力中心要做的事:对标洛杉矶的Fairfax大道和东京原宿,为年轻人打造潮流中心,同时营建青年人社区,激活淮海路街区文化。
入驻TX的近百家商户将为上海新增31家首店。中国首店之外更大的亮点在于,入驻商户几乎全部具备策展能力,包括了日本数字艺术团队teamLab的光影电音艺术空间、陈冠希的潮流会展品牌INNERSECT全球首个线下实体零售空间,以及一台能吞进废塑料然后吐出崭新杯垫的“环生零耗机”。
他每年都会长途跋涉去全球三大眼镜基地之一的日本福井县鲭江市特地找一个老师傅做眼镜。
不是因为在东京配不到合适的眼镜,而是因为他第一次踏进这家眼镜零售小店的时候,这位老师傅给他讲了每一个知名眼镜品牌背后的故事,佐佐木感兴趣的每一款眼镜背后的设计理念,以及老师傅自己对于眼镜的热爱。
因为有了故事和人物,零售从单一的功能性诉求变成了情感上的联结。因为这种联结,零售有了跨越时代的人性温度,毕竟,技术革新带来的,只是效率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