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童养媳杠上酷总裁2月15日,“宜荆荆恩”残疾人创业大赛复赛在宜昌举行,来自宜昌、荆州、荆门和恩施的40个残疾人创业项目参加了比赛。“木子李互联网+家政”等33个项目获得“优秀创业扶持项目”荣誉,“初旭科技档案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等7个入围决赛的项目,将于2月底进行同台角逐。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了多位残疾人选手的创业故事。
据了解,“宜荆荆恩”残疾人创业大赛决赛将于2月24日举办,决赛将评选出一类创业扶持项目1个、二类创业扶持项目2个、三类创业扶持项目4个,最高可获得扶持资金20万元。获奖项目还将享受落实荣誉申报、宣传推广、贷款扶持和优化服务等“一揽子”创业扶持政策,宜昌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还将派发邀请函,获奖项目可优先入驻该园参与孵化。大赛组委会对一、二、三类创业扶持项目,将授予“宜荆荆恩残疾人创业大赛明星项目”称号。
在所有选手中得分最高的郑美玲,自幼下肢残疾。2008年从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毕业后,她找工作屡屡受挫。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电子商务,从零做起的她,有了自己的天猫店铺,为创业打下基础。
为了省钱,店铺的拍摄、修图、销售、打包,她一个人全扛了下来,累到一年住院两次,店铺的生意逐渐稳定下来。但是郑美玲也有了新的追求。“身体的原因,近10年我都很少走出家门,但是我还是很希望能到外面去看看。”郑美玲说。
这个愿望在宜昌市西陵区残联的帮助下成为了现实。2018年,在西陵区残联组织下,郑美玲赴深圳考察,眼界更加开阔。
在一次残联领导考察电子商务时,领导偶然向郑美玲提出,区残联里的残疾人档案一直没有整理,希望她能帮忙。在宜昌市西陵区档案馆的帮助和指导下,郑美玲花了3个月的时间,经历多次返工,圆满完成了这个之前自己从没有做过的任务。这也让她找到了新的创业方向。2019年,在西陵区残联的帮助下,郑美玲成立新公司——宜昌初旭之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档案整理服务。
2019年底,公司入驻宜昌市残疾人创业园。在这里,她不仅获得免费办公室,还结识了更多残疾人创业伙伴。在园区运营团队和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她把公司做得越来越规范,对于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多思考。
这次比赛,郑美玲带来的是档案数字化信息平台项目。她说,时代在进步,档案工作也要升级,她也希望能借助这次比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家坡”,对,就是这个名字,不是“新加坡”。这是湖北恩施建始县残疾人廖兆龙在大山深处建设的一座家庭农场的名字。这座农场,承载的是他和更多残疾人朋友摆脱贫困、走向幸福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47岁的廖兆龙,早年从事煤炭生意。走南闯北期间,他对盆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廖兆龙的父亲双目失明,因车祸致残后,如何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考虑到做盆景生意,不需要东奔西跑,自己在家就能实现就业,他自费去安徽拜师学艺,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开始了创业的历程。廖兆龙说,从2018年开始,他加大投资,现在已经拥有了占地30亩的产业基地。这就是如今的“新家坡家庭农场”。农场海拔1000多米,平均气温20℃,气候适宜、植被丰富、风景秀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盆景园艺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紧邻4A级景区地心谷和花硒谷康养小镇,旅游、避暑的人群数量庞大,消费潜力巨大,2021年盆景收入达50万元。廖兆龙还把民宿、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到了盆景产业基地里。发展不忘乡邻,致富不忘残疾朋友,廖兆龙直接带动40人就业,其中14名残疾人,占比35%。
廖兆龙还直接帮扶了3户残疾人,养鸡的,依托农场的餐饮,每年定量收购,保证销路;种葡萄的、种药材的,不仅帮他们找资料,也帮助他们销售。
“新家坡”已经成为湖北省残联第七批就业创业品牌基地,恩施州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而这次比赛,廖兆龙也希望能给它带来新的提升。“我想下一步把更多的乡情亲情元素引进到民宿里,让游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婆婆家、舅舅家那样,有更亲切的感觉。”他将来的打算,一是扩大农场面积,增加苗木培育面积,开辟盆景展示区,建设木屋民宿和星光房。二是完善农场布局规划,打造集苗木培育、盆景造型加工、旅游民宿、亲子体验、避暑休闲于一体的体验式农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一起奔小康。
在从事盐斌锅芦丁鸡养殖前,来自荆州监利的张斌曾经是一位歌手,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他,每天要靠妻子推着轮椅,来往于演唱地点和家之间。虽然这让他们在南昌可以生活下去,但张斌也认识到了,这样的流浪歌手之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正是在这时,他接触到了芦丁鸡养殖。
2013年,张斌在电视上看到芦丁鸡养殖的宣传,便花了600元钱,买了10只种苗。没想到因为没有经验,最后一只都没有存活。“当时600元对家里来说不算一笔小钱,我很难过,但是妻子鼓励我,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张斌告诉记者。
正是这样的鼓励,让张斌重新振作起来,他又买来种蛋孵化,这次10只种蛋孵化了两只芦丁鸡,可养到3个月,却还是没看到它们产蛋,“一问专家才知道,原来孵出来了两只公鸡。”于是他又买来了一只母鸡,看到母鸡产下的第一个种蛋,他欣喜若狂。
几年下来,他在南昌的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向周边的酒店供货也比较稳定,但是2020年初,他被隔离在外地,养殖场无人照料,酒店也无法订货,最后养殖场不得不关门,“前几年赚的钱几乎都赔掉了,最后回家的路费都是靠唱歌一路上凑的。”
回到监利老家,张斌又选择了从头开始,成立了盐斌锅芦丁鸡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固定资产9万元,“芦丁鸡”研发新品2800只,老品种5000只,年销售额7万元。养殖场现有员工4人,均为生活能自理的残友和留守老人,常年用工18人,平均每年帮助贫困残友38人,带动生活能自理的残友就业10人。张斌说,希望能借助这次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养殖场,为将来扩大运营寻找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