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莫网4月7日,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 Nature)杂志在官网刊发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为题的社论,为曾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关联道歉。
今年2月,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这一名字很快便被传播公共卫生信息的大小组织采用。世卫组织在提出这个命名的时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经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这其中包括了《自然》杂志。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继4月7日在官网上发表社论后,4月8日,《自然》杂志在其海外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同样的内容。
4月9日,《自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又发布了该社论的中文翻译版本。
《自然》杂志在社论中表示:多年来,人们经常会将病毒性疾病与疫情首先暴发的地区、地点或区域关联在一起,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或寨卡病毒——以乌干达的一片森林命名。
但是,世卫组织在2015年发布指引,要求停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恶劣影响,比如对所涉区域或当地民众的恐惧或愤怒之情。指引中强调,病毒会感染所有人类:一旦发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风险,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然而,在各国努力控制新冠病毒传播之际,少数政客却依然抱守旧辞不放。《自然》杂志举例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将新冠病毒与中国关联在一起,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之子、巴西众议员爱德华多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的错”。其他地区的政客,包括英国在内,也在说中国应为此负责。
“执意将一种病毒及其所致疾病与某个地方关联在一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立即停止。”
《自然》杂志引用传染病流行病学家Adam Kucharski 2月出版的应时之作《传染的规则》一书提醒大家:
历史表明,大流行会导致一些群体被污名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要谨言慎行。如果存有疑问,可以征求他人意见,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证据上。
《自然》杂志还细数了污名化造成的后果:种族主义攻击导致年轻学子的学业被打断,校园多样性削弱,科研环境每况愈下,会带来令人担忧的深远影响。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高分子科学前沿”汇集了20万高分子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研发人员。我们组建了80余个综合交流群(包括:教师群、企业高管群、硕士博士群、北美、欧洲等),专业交流群(塑料、橡塑弹性体、纤维、涂层黏合剂、油墨、凝胶、生物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表征技术、车用高分子、发泡、聚酰亚胺、抗菌、仿生、肿瘤治疗)。
添加主编为好友(微信号:polymer-xiang,请备注:名字-单位-职称-研究方向)或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邀请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