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蓝为妹妹买房2010年,刘逸哲正式来到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陶艺,在这里,他第一次知道家乡的长沙铜官窑。
“我觉得唐代长沙窑,它是在中国陶瓷史上不可缺少很绚丽的一笔,因为他是彩瓷嘛,
所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从小到大就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所以对彩瓷也是情有独钟。”
他并未着急开始做属于自己的瓷器,而是沉下心,一点一点琢磨长沙窑的工艺,老老实实地临摹长沙窑的传统造型,并大量阅读长沙窑的文字书籍。
刘逸哲在长沙待了三年,正是这段时间,他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即便都是制作瓷器,每一个窑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工艺。
作为一个决心走上陶瓷这条路的青年人,刘逸哲花了一整年的时间,走遍了全国60多个重要的窑口。
“我必须要做一个做陶瓷的人,我觉得我有使命,而且我很需要去跑完中国很重要的这些窑口,我觉得我才能真正的走上职业陶艺家的,这样的一条路线。”
在长沙,单打独斗,看不出进退,只有回到景德镇,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和他们过招,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获得进步。
陶瓷是一门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手艺,但是功不唐捐,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刘逸哲将他的所见所闻所学融会贯通,慢慢地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思路。
比如,通过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常出现的“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等字样,刘逸哲想到了自己的商标,就叫“郑家小口”。
再比如,在走访全国各窑口的过程中,刘逸哲发现各个窑口上,都有值得他借鉴的工艺。
2021年,在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中,刘逸哲的《湘妃瓷》系列茶具获得金奖。
这套瓷器以湘妃竹元素为设计主题,用千年铜官窑青釉点褐彩的古法工艺,研创出湘妃竹仿生褐色斑纹效果
整件作品的釉面展现出仿佛被风吹皱的涟漪、盛放的牡丹、升腾幻化的云烟,深深浅浅的纹理一圈圈晕染,如水墨般生动的艺术效果。
在央视综艺国家宝藏第一季中,说到湖南馆的时候,就有提到一把长沙窑的执壶。
“青釉褐彩是我在湘妃瓷上着落的长沙窑的一个关键点,但是我在湘妃瓷这个整体的研制烧制上面啊,我采取了很多窑口的工艺。”
“因为我是有别于唐代长沙窑的瓷器,然后在传承的一个关系上做了一个新的品种,所以这一点应该是挺好理解的。”
对于国外的贸易,然后纹饰,长沙窑都是很包容的,所以在唐代的时候,长沙窑出现了很多品种,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奇迹。
“所以我们必须要秉承唐代长沙窑人的匠人精神,勇于创新,我觉得这就是咱们长沙窑最精髓的部分。”
我觉得神韵这个特质可能不单是长沙窑,它是整个湖湘文化民间美术都有的一个特点。
比如把青花当做一种材料,运用到影青的釉水上面来。这其实是当代艺术里面的一种玩法。
我们也有我们国家的匠人精神,一门手艺跟着社会一起推进,一直做下去,像吃饭呼吸一样自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