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妮丝法国文豪福楼拜说过:艺术和科技,总是在山脚分手,又在山顶相遇。这句话的正确性,在元宇宙被推出的当下,再次得到了验证。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艺术大部分时间是和哲学、宗教归于一类的,探讨的是人类一时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内心困惑和对宇宙的思考。但在科技进步到相当程度的今天,我们被告知,人类非但不是无知的,而且可以创建一种叫元宇宙的东西,一个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互联交织的崭新生存空间。人类俨然变成了新的造物主,不仅要创造出虚拟世界里的自己,而且还要造就虚拟世界的万物。就我们当前的科学认知,现实世界差不多也就是地球表面那么大,地球之外也就是登陆个月球,但虚拟世界却是真正的无边无际,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山河,自己的星球,自己的宇宙,那里的空间将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不知有没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上帝在创建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时,手头有没有拿着建筑图纸?他在用泥巴塑造亚当之前,是否画了自画像或是设计稿?所以,当我们自己成为造物主时,我们的创意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当我们用高科技去为自己做些有趣的事情的时候,对艺术的需求和独占性突然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于此这般,总有人会提出质疑,当代社会还需要绘画吗?摄影术出现时早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但最终它没能完全取代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于是,我们可以由此推断,绘画艺术不会再有新的危机了吗?
但,当前绘画艺术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其前途更是扑逆迷离。且不用说其它,当前绘画艺术发展的方向也是相当模糊,虽流派众多,便却很难看清哪才是真正的未来趋势。
如果说古典艺术造就了写实绘画艺术的巅峰,那么近现代绘画艺术运动掀起了图像形式语言上的巅峰,下一个绘画艺术的巅峰又在哪里?当然肯定不会再是图像形式上的了,更不会是写实绘画,这点值得深思。
此外,当前绘画艺术还面临新一轮科技挑战: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乎可以制作任何风格的绘画作品,输出端的最新印刷技术可以出产与手绘相媲美的作品来。这还不算上,最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已可以让机器人进行自主绘画创作,相信在未来,至少普通装饰性绘画作品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创作,说不定以后还有机器人绘画大师诞生。
由此,我们似乎看到在不久的未来,有大量手工绘画将被技术设备取代。那么,今天还在进行的大量绘画创作,真还有意义吗?
直观现实,今天多数的绘画艺术工作者,不是进行批量化的照片复制,就是漫无目的的作图像形式探索,而所有的这些工作,在不久未来均有可能被人工智能设备取代。也许有人会认为,人工手绘的作品总会比机器人画的有价值。
试问,何更有价值?仅仅是出于情感上认知么?若有一天,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比真人手绘作品更好、更具创造性时,又该怎样去评价呢?谁又能保证人们未来不会对普通手绘作品的情感消减?
现在艺术市场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认为手绘的作品是有收藏价值的,收藏的目的不是欣赏,而是等待增值。于是,画被画出来,就是等待买去收藏,等待增值。或许有人会由此认为,机器人创作的作品该不会有收藏价值吗,于是得出绘画艺术仍不会被取代的结论。可事实上,市面上所卖的画作,又有多少具备收藏增值的价值呢?缺少文化内涵的图画,不要说难于增值,单就在未来能否出手都很难说得清楚。
那么,说到头,今天绘画艺术的真正意义又在哪呢?个人认为,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也不能再停留在图像形式上的创造,更不能大搞写实,而应更重视文化精神上探索。如果仅仅是为获得装饰性图画,完全不用高成本的手工制作。
绘画艺术不再只是为了创作美的图像,世间最美的图画只存在于大自然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复制或创作出超越自然美景的图像来。画家所应该做的不是制作缺少灵魂的单调美,而是去描绘心灵高处的瑰丽风景。
我们相信,绘画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再也不该是为绘画而绘画、为艺术而艺术,或为其它东西而画,而应该是对人心灵世界无限性的探索,而是灵魂高度上的永不止息的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