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杀人案二战几乎触及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人们吃的食物、看的电影和听的音乐这样简单的事情。这场战争,尤其是盟军为赢得战争所做的努力,是歌曲、电影、漫画书、小说、艺术品、喜剧套路——所有可以想象的娱乐和文化形式的主题。此外,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实际上是战争努力的一部分。
作家、插画家、漫画家、电影制作人和其他艺术家利用他们的技能让公众了解战争,并说服人们与政府的后勤计划合作——比如废品回收和配给。简而言之,二战与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另一个人的故事,就无法完整地讲述一个人的故事。
甚至在袭击珍珠港之前,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前景就开始悄悄进入美国人的想象。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及剧作家麦克斯韦·安德森各自写了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的虚构写照,而好莱坞制作的电影讲述了穿越潜艇泛滥的大西洋的冒险旅行、从纳粹集中营营救亲人的大胆尝试,以及潜伏在右翼的邪恶间谍团伙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
这些故事反映了美国人对战争及其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增长的焦虑。例如,1939 年,华纳兄弟根据联邦调查局对德国在美国的间谍活动的实际调查,发行了电影《一名纳粹间谍的自白》。有人担心这部电影过于政治化,有可能破坏脆弱的中立性美国在欧洲。其他人称赞这部电影是爱国的,因为它有助于提醒美国人注意被认为是非常真实的危险。“我觉得我在为我的国家服务,”主演爱德华·罗宾逊在电影首映后告诉一位采访者。“必须永远消除纳粹主义的危险。”
珍珠港事件后,战争题材几乎渗透到每一种艺术媒体和娱乐形式中。破坏者、撒哈拉和卡萨布兰卡等电影捕捉了军人和平民所面临的战时戏剧。歌词经常提到冲突,突出战场和后方的起伏。一些歌曲欢快、机智且适合跳舞,例如安德鲁斯姐妹乐队的“布吉伍吉军号男孩”。其他人,如沃尔特·肯特和纳特·伯顿的“多佛白崖”,则更慢更庄严,既涉及战争的严重性,也涉及和平将很快恢复的希望。
甚至报纸上的连环画也在情节中加入了战争元素。超人、迪克·特雷西、小孤儿安妮和米老鼠等长期以来最受欢迎的角色都处理战争的各个方面,从建造胜利花园到处理配给在前线与轴心国作战。像比尔·莫尔丁的《威利与乔》这样的一些漫画是专门为战争而创作的,让读者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了解美国大兵的日常生活。
对于许多战时作家、演员和艺术家来说,这些贡献还不够。制作有关战争的材料是一回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想利用自己的技能真正帮助盟军获胜。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几个组织自愿成立,帮助娱乐业做到这一点。
例如,好莱坞的战争活动委员会帮助为联邦政府、主要电影制片厂和全美数千家剧院之间的合作铺平了道路。好莱坞胜利委员会组织了舞台、银幕、电视和电台名人出席宣传战争债券销售、废品收集和军队招募的活动,以及提高部队士气的表演。
到战争结束时,该组织举办了 7,700 场活动,有 4,147 位明星、38 部电影短片、以及 390 次战争救济和慈善广播。作家和出版商也加入了这一行动,成立了战时图书委员会。该组织推广有用的“思想战争武器”书籍,并安排向图书馆和军队销售合适的书籍。1943 年,委员会推出了重印流行书籍的武装部队版系列,最终以每本约 6 美分的平均成本向军方售出超过 1.22 亿册。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政府很早就认识到娱乐业的强大影响力,并想方设法利用这种能量来鼓励公众支持战争。战争信息办公室 (OWI) 是这种关系的主要仲裁者。
OWI 与美国各地的电影制片厂、编剧、广播电台、报纸、漫画家和艺术家合作制作电影、海报、歌曲和广播,敦促普通美国人配合政府的战时计划和限制。
到 1945 年宣布胜利时,一个全新的与战争相关的视听世界已经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一些纯粹是为了娱乐,另一些则是为了宣传。这个时代的许多更具标志性的象征——例如铆工罗西——至今仍在我们身边。二战继续激励着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作家,他们将战时的历史和文化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最受好评的电影、书籍甚至电子游戏的基础。
罗伯特·乔丹(的《1944 年 11 月 》是一幅代表美国机组人员的巨幅油画。1976 年,这位艺术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艺术史时将这幅画捐赠给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艺术收藏品。
乔丹给博物馆的捐赠信表明,他创作这幅画的动力来自于对 17 世纪画家弗兰斯哈尔斯和伦勃朗范莱恩的群像的欣赏。
伦勃朗以他的明暗对比技术而臭名昭著,在这种技术中,主体被渲染成强烈的光影对比——这幅画无疑反映了这些特征。
乔丹运用明暗对比技术,在一架隐藏在阴影中的飞机前,将机组人员描绘在光影的二重性中。乔丹在信中还表示,“这幅画绝不是线 年前的面孔记忆来工作的,我真的希望它对所有船员来说都是通用的。” 这位艺术家还以谦虚的语气分享了他在二战期间在第 8 航空队担任 B-24 尾炮手的经历。
他的机组人员在德国汉诺威附近执行第四次任务时被击落,他们被关押在战俘营。战争结束时,机组人员被迫行进以避开前进的俄罗斯人。艺术家将这幅画称为“记忆神话”,但一些研究表明并非如此。
1944 年 11 月,1966 年,罗伯特·乔丹,布面油画,73.25” x 94.75。丹的风格让人联想到美国艺术家爱德华·霍珀(1882-1967),他展示了九名机组人员站在他们的飞机前面以及机身上的美国星徽。其中一些人穿着羊毛衬里的棕色飞行员夹克或飞行服,而其他人则戴着降落伞背带、护目镜或头戴飞行头盔。
其他人穿着黄色矩形救生衣(也称为“Mae Wests”)。救生衣是这幅画中最亮的颜色,在原本庄严的深蓝色、绿色和棕色调色板中像灯塔一样闪耀。这些人所穿的服装是二战时期的标准飞行装备。
船员站立时肩膀略微下垂,双臂交叉或双手插在口袋里,而其他人则蹲下或跪下。人物的目光低垂,不与观众互动。相反,他们的面部表情是内省的,仿佛在深思。与二战照片中常见的典型微笑或自夸的船员不同,这群人的整体肢体语言唤起了一种平静的共同绝望感。寂静淹没了这幅令人难以忘怀的机组人员渲染图的气氛。上述这幅画的细节表明, 1944 年 11 月 是基于“记忆真相”而不是艺术家所说的“记忆神话”。
1944 年 11 月 26 日,罗伯特·乔丹和他的机组人员被击落时,他只有 19 岁。这位年轻的飞行员驻扎在英国诺福克附近的蒂本汉姆皇家空军基地,隶属于第 445 大队,并被分配到第 703 中队作为联合解放者 B-24轰炸机的尾炮手。
B-24 有时被称为“飞行货车”或“飞行棺材”,因为它的机身又大又方。此外,跳伞也存在问题,对船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必须到达各自的舱口才能跳出。这架飞机由丹尼尔斯诺中尉驾驶,绰号“来自地狱的雪球”。
在被称为阴霾和十分之一云量的天气条件下,机组人员正在德国米斯堡执行轰炸任务,当他们的飞机被敌人的防空火力击中而他们不得不跳伞时。大约中午 12 点 40 分,这架飞机在德国汉诺威东南约 15 英里处坠毁,9 名机组人员全部被俘。11 月的那一天,第 445 大队的另外四架飞机也被击落,另外一架失事飞机上共有 45 名机组人员。
乔丹还画了他在战俘营被单独监禁的草图,以及“长征”(也称为“长征”或“死亡行军”)的草图。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盟军战俘被迫行军数百英里以躲避前进的苏联,因为德国人想在战争结束时将战俘用作讨价还价的筹码。在松散的铅笔痕迹中,图画显示了被打倒在地或挣扎着走路或在严寒中悲惨的睡眠条件的憔悴军人——1945 年的冬天是有记录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之一。其他草图描绘了从德国人那里获得水(有时无法获得)或除虱子以摆脱虱子的努力。尽管乔丹对早期飞机和救助经历的草图很详细,但对战俘经历的描述并不完整。
其他军人在 战俘营的经历描述了他们的残酷待遇和“三月”的悲惨生活条件。战俘营的飞行员没有食物,卫生设施也不存在。在监禁期间,男人们仍然穿着他们逃脱时穿的衣服,并且只给了一条毯子来度过冬天。那年春天被盟军解放时,约旦“皮包骨”。在英格兰三个月的住院期间,一位红十字会护士给了他一本素描本和铅笔,以帮助他进行身心康复。上述图纸是他 1945 年在医院康复期间绘制的。
战后,乔丹获得了达特茅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成为一名成功的画家和艺术史学家。在他对 1944 年 11 月的回忆中,他在写给博物馆的一封信中说:“……我仍然觉得我在画它时有一些模糊感,我在 1944 年就有这种感觉——冒险的感觉以及死亡的可能性,任务的必要性以及这一切的疯狂。
对于战争中的人们来说,那里没有什么新鲜事,但至少必要性部分比今天要明确得多。” 在越南战争最激烈的 1960 年代,他选择在1944 年 11 月作画并非巧合 。乔丹评论说,这幅画是对他自己经历的探索,“在某些场合,人们在有意义的联系中被束缚得更紧。”
1944 年 11 月 暗示了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的真实反映,而不是受荷兰大师或记忆神话启发的绘画。画中的九个人与被击落的约旦机组人员的人数相同。憔悴的面部特征和失败的肢体语言的绘画表达散发出这样的观念——这些人经历了地狱并回来了。
一架非细节化的 B-24 飞机作为这些人的背景,与乔丹的机组人员在 11 月那个难忘的日子驾驶的飞机是同一类型。飞机退入背景的黑暗中,象征着丢失的飞机。亮黄色的救生衣在原本庄严的画作中成为希望的象征——代表全体船员的生存。虽然描绘的这名机组人员的细节可能与乔丹的实际机组人员不完全相似, 1944 年 11 月 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罗伯特·乔丹的船员和其他人一样的勇气和光荣的服务——并给人以希望,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生活会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