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制度的根本属性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19 4:15:43 | 【字体:小 大】 |
pk场进不去教育有产品属性,也有公益属性。在我国,教育的公益属性在任何时候都处于首要位置,不能丢开公平谈效率,更不能为了效率而伤及公平。所以说,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制度的根本属性,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价值底线。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需求,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高要求。对于教育公平而言,也需要着眼于优质均衡,深化改革,提质扩容,实现更优质更广泛的教育公平。
首先,要补齐短板,大力振兴乡村教育。当前,我们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在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返贫防控的任务依然艰巨,这就更需要在返贫防控中进一步发挥教育持续稳定长期的作用。在很多农村地区,只要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全家防止返贫就有了长线保障。现在的乡村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依然与城市里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依然存在许多短板,乡村教师吸引力和保障力度依然有待提升。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振兴乡村教育。
其次,提质扩容,要实现城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的教育公平水准,事实上决定了中国教育公平的水准。即使在城市,许多学校也常常面临政策不到位、投入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如何真正提质扩容,加强城市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均衡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当前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最后,要深化改革,加强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横向扩大范围的教育公平,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相对容易实现,纵向靠改善质量增加机会而提升的教育公平,更能提升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获得感。深化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实现高中多样化发展,分类建设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制度等,都是实现教育公平从范围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关键举措。给予学生更多元的评价,给予孩子更多样的机会,给予教育更多种的可能,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就在其中孕育而生。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