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故宫典藏的十大古画之一清明上河图鉴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19 4:14:42 | 【字体:小 大】 |
黄金渔场13060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画。迄今为止,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论文有400多篇,为研究这幅画开了三次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出了三本论文集。可以说,在学界,再没有第二件中国古画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原称“清明上河图”,现称清院本,中国古画、图卷、绢本,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1736年(乾隆元年)合作画成。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原属北京故宫,后将其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在网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大多是清院本。
从画面细节来看,结婚、戏台、船上生活、耍猴戏、虹桥、校场、饭馆、走索、小儿科、荡秋千、书画摊、画家、学堂、比武和鹿苑等等活动情节非常丰富,特别是虹桥市景已由张本木桥上的几个草棚凉亭和仇本石桥上的几个木售货亭,演进为石桥上两排统一规范且固定的商店,形成了整齐而繁华的桥上商业街区,画中人物也增加到超过4000 人,尺寸更扩大到1152.8公分长及35.6公分宽,较“仇本”及“张本”长许多,进而更加充分地展现了清初民俗风情,实为院画中的精品之作。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清初中国城市生活的面貌。虽然并不是宋朝原作,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于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所画之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故在互联网上广为盛传,众多网站和网友(包括笔者)也误将此版本当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赏阅传播,故有必要加以说明。
此作反映了清初民众自由、经济繁荣的场景,折射了博取众长、融汇中西的社会思潮,“康乾盛世”可见一斑。可惜的是,此画未能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所描述的场景在中国更没有延续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崇尚君王将相的历史文化、追逐名利的传统习俗、“窝里斗”的民族劣根性和几千年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阻碍着现代科技体制和创新机制的发育与发展,以致在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后,中国与欧美的发展差距越发扩大。
国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国画注重具象、写意,它不像欧洲绘画史那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特别是中国十大古画,其中所蕴含的神韵直到今天依然无人能出其左右。每一幅画卷的蕴含着画家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认识,可以说一幅画就代表着一段人生。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