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恶搞小弃妃日前,《乱红•李健作品展》在上海星云文教馆举办,展出李健近年来以大型组印作品《金刚经》为创作题材的巨幅印屏、艺术装置、当代艺术作品等。展览开幕后,引来很大反响。
在取名为“乱红”的这场艺术展中,李健试图以不可控的创造力打破传统篆刻艺术的秩序,这也是新生代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下对篆刻艺术的思考和解释。
A:我通过展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也许我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让一部分人产生好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A:“乱红”古意为花飘落空中的样子,是想由“乱”字来表达一种不被既有的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所以展览的英文名为Red:out of control。
A:想打破人们对传统艺术固有的认识,以及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界限。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不是孤立开来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找到一条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A:我认为好的艺术是能体现时代的特征,篆刻艺术可以不仅是文字的设计、雕刻,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我认为年轻的艺术家更要做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新的作品,不同于以往任何经典,以新的手法诠释篆刻,我觉得年轻人不仅仅是要把每方印章刻好,更有责任来推动篆刻的发展。
A:有一天突然有了个想法想要刻《金刚经》,然后就刻了。做成装置是想传统的篆刻艺术也可以不仅是印出来的平面作品,也可以结合《金刚经》经文以装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装置名为“一光年”,即光一年所走的路。
A:之所以把印石放的很高是想让观众只看到印章刻有经文的印面,更多的关注到作品的本身,而不是去看石头的好坏以及作者的名气等等,把篆刻原有的最本质的美展现出来。装置下面放了两个镜子底水槽,一个水槽中有水,另一个是没有放水的水槽,是做一个对比,如果心中起了涟漪是看不清真实的世界的。当人们走近看这个作品时,仰观是一方方真实的印章,俯看是一个水镜中虚幻的景象,想营造一种《金刚经》中所说的梦幻泡影之境。装置的声音是水泡的声音,当装置上的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的涟漪会打破了这虚幻的景象,而使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虚幻的景象从而将人们带回现实中来。
A:从刻的第一方印到刻最后的第1012方印,像是一个艺术朝拜的过程。其中有执念也有乐趣,我觉得信仰不一定要有个固定的形式,如果你认定一辈子会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就会成为你心中的信仰。当我们做一件事看不到结果的时候,那份相信才显得更为重要。
A:我觉得传统和时尚是分不开的。我需要做的,是思考以怎样的形式把传统篆刻呈现出来,不一定是贴上时尚的标签,而是考虑如何被更多人看到并且喜欢。经典永恒,是我对于时尚的理解。
Q:传统的篆刻艺术为什么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作为90后艺术家,你可以做一些什么?
A: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容易忽视掉手作的温度。很多人以为的篆刻就是机器刻出来的楷体印章。篆刻在当下时代和大多数人是有一个脱节的,它的实用性于普通人来说非常少了。于是我的作品中将篆刻的实用性完全抽离出去,将它的艺术性放大地展示出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篆刻。
A:我觉得形式和内容需要结合起来,才会是一个完整的灵魂的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比观赏作品形式更为重要。
A:如果能为这些作品找一个好的归宿也是我所愿意的,也有藏家表示过想要收藏,但我还是希望能遇到一个真正懂它的人来收藏这个作品。
Q:在不少作品中,你使用了鸟虫篆,让作品充满趣味。你觉得方寸之间的篆刻也可以是很有趣的吗?
A:方寸之间的篆刻是很有趣的,但是不易被人发现,于偌大的展厅中小小的印章更有些不适合。所以我用很多印章拼成大的印章或图案,想让观众在远处第一眼就被形式所吸引,继而走近细看每一方印章的细节。鸟虫篆的装饰趣味很强,更像是一幅画,所以创作大尺寸印屏作品的时候我选用鸟虫篆作为表现手法。想让人们更直观的对篆刻有一个感受,无论是否懂篆书,都会如看画一样。我喜欢方寸之间的气象万千,也喜欢方寸外的大千世界。
A:很多情感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所以才有了艺术。我希望用篆刻来表达我的想法,做一些有趣的作品。使篆刻不再局限于方寸之间,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圈子内,也不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不被任何定义,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