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剑神龙疫情线上教学期间,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科学学科老师们在学校原有微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学科活动——《
2022版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老师们结合各年级的教材内容、学段目标和实际学情,集体设计了适合学生居家开展的小实验的内容,还讨论了可以就地取材运用的实验材料,明确了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重要提示。
一二年级的孙红、赵幻老师,根据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实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了“生活中的观察与比较”的主题活动,展开以居家学习为主的实验活动,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通过眼看、鼻闻、嘴尝(居家在家长看护下卫生且安全的可以尝试)等多种感觉器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如酱油、醋、香油、料酒的颜色、气味、味道的不同,发现它们的不同特征;用手摸、耳听的方式观察厨房中不同材质的餐具,发现木筷、瓷碗、金属勺子等在触感和声音上的不同……这些居家的实验活动简单易懂,操作性强,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尝试观察多种事物,引导学生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体会生活中科学的奥秘。
三四年级的马威、孙铭凯老师,整合了教材中《食物》和《种植》单元的资源,设计了“食物的探究”为主题的研究性活动。疫情期间学会保存食物是每个家庭的必备技能,他们引导学生从食物的认识、食物的变质、食物的保存等方面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尝试。为了改变学生观看微课的单一学习方式,他们还围绕《植物》单元设计了“植物的种植”这一主题活动。学生们利用家里现有的种子,种植了大蒜、蚕豆、绿豆、玉米、凤仙花等,观察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生长的过程,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植物生命力的顽强,也体会到了尊重生命,快乐生活的重要性。
五六年级的龙志强、刘平安和杨勇三位老师,针对高年段的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科学实验,并对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如结合疫情让学生用居家消毒的酒精给玩具消毒、擦拭键盘和手机屏幕等(注意易燃);稀释84消毒液消毒卫生间、公共场所等(注意有一定的腐蚀性);利用小苏打+白醋的混合的实验清理下水道或者发暗的水龙头;指导学生将参与天宫课堂的实验、显微镜的微观世界、制作月球卡等活动的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在参与科学实验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除了组织实验活动以外,老师们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实际操作和活动体验的视频和照片上传到群相册,包括科学实验、科学创意、观察活动等内容,这样,学科活动就不仅局限与一个人或几个人,既促进了全员参与,更将科学课堂进行了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认真观看学生上传的每个视频和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和评价,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中,凸显了科学学习的动态性、综合性、实践性。
一二年级教师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的演示与规范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致实验;三四年级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同时对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提醒,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五六年级老师给学生更加宽泛自由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发现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答疑,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DIY科学小实验线上活动,为学生的居家学习增添了快乐的氛围,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的机会。科学教师们将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更丰富的学习情境,设计更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