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娜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家中复习备考一级注册建筑师,我一直希望自己在建筑专业领域中拿到最高专业资格证,弥补自己人生的小小遗憾。
因为疫情原因,我所在的小区从3月7号就开始进入封控,“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我,竟错过了报考时间而没有报上名。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看看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投入这场“硬仗”,我索性暂缓备考,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
打网球、跑步、做美食、画画等等,都是我广泛兴趣爱好的一小部分。其中,画画是我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我也为之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热爱,我乐在其中。虽说我已长时间没有画画了,但自己还是想重新拾起画笔,用简约的画风记录身边发生的事,记录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间。
说干就干,4月8日,我的第一幅抗疫题材作品很快诞生,作品反映了八院干部职工抗疫的点点滴滴。我把航天人和上海融合在一张图上,反映了航天人“抗疫守沪”的场景。
航天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条线的工作都不能中断。我们设计院作为航天服务行业,亦是如此。
从3月中下旬开始,院长、书记、总工程师,各专业工程师,还有行政部门领导和同事一直坚守在公司,在公司搭帐篷、睡充气床,这种状态不是短时间,而是几十天乃至几个月。得知这些情况,我深受感动,废寝忘食地用整整3天时间刻画了28位留守在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只为记录下他们忙碌的身影和艰辛的守候。
几幅画完成,手感渐入佳境,我在手绘抗疫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我家先生老卢同志一直在为社区服务,扫地、倒垃圾、登记核酸、分发物资、送东西、送小区老人上医院……我想着我不做志愿者那就画志愿者,把他们助人的情景画下来。
接下来,我画了很多身边的志愿者,都是以我的家人、亲人、同事和同学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当然也不乏许多陌生人。最打动我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志愿者,飘飞的白发、坚定的眼神,她站在那就是疫情中最美的画卷。
画了这么多,最开心的莫过于获得大家的赞赏和认可。前滩的一位志愿者女孩看到了我的画,说这是她最近这段时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而我也觉得,她对这幅作品的喜爱也是我这一个月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大白”们,他们的劳累程度不可衡量,他们是这场疫情中最最辛苦的人,我的不少作品是记录他们的画面。
我是湖北宜昌人,宜昌是我的家乡。“浦江峡江一家亲,潮流涌动支援情”。自1992年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30年来一直真诚援助宜昌市。上海发生疫情之后,宜昌市政府紧急调运生活物资,不远千里驰援上海,沪宜两地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再次见证了沪宜两地的深情厚谊。据此,我创作了《沪宜情深 同心抗疫》。
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素材给了我创作灵感。有些很有意思,有些很幽默,有些略带讽刺,画完之后也别有一番风味,每次发在朋友圈之后都能掀起一波讨论热潮。
8个月大的宝宝被妈妈抱着做核酸,宝宝一开始以为拭子是吃的,在嘴巴里嘬嘬。我根据宝宝父母提供的视频创作了一组系列作品《宝宝做核酸》,我的作品就是这样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
我一直以一种非常热情、饱满的状态创作。每天画很多作品,有时会画到很晚,虽然人也极度疲劳,但看到那动人的一幕幕场景被我用画笔记录下,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我的作品,能用这样的方式传递满满的爱和正能量,再多的疲倦也烟消云散了。
疫情以来,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看透世间的悲观和不美好,有人躲进黑暗,而有更多的人依然向着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认清生命的本质依然热爱它,这世界永远有爱。”
尽管这场“硬仗”还将持续,但我相信终有打赢的那一天,相信曙光终会来临。愿上海疫情早日扭转,一切工作与生活回归正轨,也愿我的抗疫手绘专辑早日封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