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小镇杭间很忙。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录制第四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宣传视频。
从美术到设计,从学术到策展,从清华美院到中国美院,对于中国现代设计和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长期研究,没有摆脱行政事务繁忙的杭间一直坚持学术和专业,探索了30余年。
学术研究要有长期坚守和耐受寂寞精神。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思想评论,到后来专注于传统工艺美术和设计,杭间长期致力于艺术史论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工艺美学史》和《手艺的思想》,是中国工艺美学系统性研究的开拓者和最早将传统造物提升至思想层面进行理论阐述的学者。2007年后,杭间开始关注包豪斯与中国设计的关系,作为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界的知名学者,杭间对中国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83年,21岁的杭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的艺术史论系,在就读期间开始接触和了解“包豪斯”。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合并后,杭间担任合并后清华美院的史论系首任主任,在主持这个中国首个工艺美术史论专业系期间,他日益感觉到包豪斯思想的重要和在中国现代设计发展上的种种“误读”,这些误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走向,他因而开始此领域的研究。“这样过了四年,我觉得我没法超越我自己了,得找到新的出发点。”于是,他抓住机遇,2003年应李嘉诚基金会之邀,从清华大学借调,在汕头大学与靳埭强、王受之创建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也在此期间,他与同事们一起开始着手“包豪斯九十年”的系列纪念活动的筹备。
2009年12月,由杭间带领研究生历时两年完成的“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文献展,在清华大学美术馆举行。该文献展先后在上海、苏州、汕头等地举行了巡展。“因为这场文献展,我对中国和包豪斯的关系,再回溯到包豪斯本身所产生的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和设计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梳理和了解,从此就开始了对包豪斯和中国关系的研究。”在杭间看来,包豪斯在中国的研究和重新认识十分必要,因为它不仅是现代设计不可逾越的经典,同时也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但是,杭间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包豪斯的专家,他一直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把我当成是研究包豪斯的专家,我只是曾经研究过中国和包豪斯的关系,确切地说,我是一个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研究者,接触包豪斯,是时代的需要和个人兴趣使然。”
但是,杭间一直都是一个理性的理想主义者,他富有学术的热情和探索激情,但他从来不做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认为,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须在与社会、产业的碰撞和结合中,才能线年开始,杭间在北京、杭州两地之间奔走,先后策划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国设计大展、上海艺术设计展等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设计展,参与筹建完成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等。2012年底,杭间离开清华大学正式受聘中国美院担任包豪斯研究院院长、美术馆馆长,2015年起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从北方到南方,在中国设计变革最剧烈的十年中,他放下学术,成为一个时代现场的身体力行者。
今年是包豪斯诞生100周年,据杭间介绍,即将于今年十月份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的包豪斯研究性展览,目前已进入筹备重要阶段,其内容“例如包豪斯一百周年一百个问题、包豪斯现象中的几个片段等等,要利用我们自己的藏品资源,在全球的包豪斯纪念活动中,我们要做得不一样。”
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六年多来,杭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行政上。除了对“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谱”进行研究外,他还负责全校的研创工作,并分管“国美美术馆群”、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并具体参与筹建了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和现代设计开展研究。由于工作需要,杭间社会兼职不少,作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他一直希望能够把中国传统的最优秀的工艺美学在当代的工艺美术界进行推广传播。作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他又希望能够为浙江的传统工艺与文创结合贡献心力,他认为,工艺美术是设计的传统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大院校、教育部的学科目录里都把工艺美术与设计两者区分开来,但其实我们在学习、生活和研究过程中,实际上设计和工艺美术依然是分不开的。”
他的《手艺的思想》出版后曾经蝉联数周三联出版学术著作排行榜前列,他把“手艺”从形而下的概念提升为美学思想,并得到设计界的广泛认可。在他看来,中文的“设计”和英文的“design”有很大的不同,中文的设计有更大的包容量,它包括古代设计、近代设计、现代设计等更大范畴的设计形态。对于工艺美术行业的未来前景,杭间感叹道:“即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于好奇去购买非遗产品,这在其生活比重中也不会太高,最关键的还是非遗的传承人问题。如今,大多数产品已经作为展示作用,无法刺激继续消费,而愿意从事传统的手工劳动的年青一代也越来越少”。他说,传统手工制造,只有和使用相结合,最终通过消费进入循环系统,这个产业才能长治久安。“他认为,绝大部分手工艺在未来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化方式,那时候传统社会当中的技艺会通过手艺的社会身份的转变而呈现出思想化的特征。”
据他介绍,预计于2020年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课题《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分五大部分,一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工艺造物历史,二是继续研究中国传统造物美学,三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生产体制机制,四是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结合,从创作上寻找一些案例,五是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建立传统与工艺技术材料的数据库。
“好好当老师,持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做一些力所能及对社会有价值的事。”那是杭间一直以来的坚持。
杭间,1961年生于浙江义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美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文物及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六届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