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得瑟店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线年,当时还没有“手机”一词,这种电话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被称作“肩背电话”。
20世纪80年代,全球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开通了蜂窝移动电线日,秦皇岛市邮电局与瑞典爱立信公司签定了引进数字通信设备合同(其中含移动通信子系统),点燃了我国移动通信公众服务的星星之火……
1987年,拥有打渔船和北戴河的秦皇岛再添风景——中国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此开启。
当年,100部、每台3公斤重的手机运抵秦皇岛,需要背在肩上,售价高达27000元,这在当时抵得上一套秦皇岛的房产,购买者寥寥无几……
斗转星移,披荆斩棘!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1G到5G,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几十年的中国科创,终于走到了任正非所说的山顶”前。
——“这是什么?几乎人人都知道,是手机。而这个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了,这是我国最早的手机。”2001年末,秦皇岛移动分公司的总经理孟繁林一手拿着一个“大哥大”,另一手拿着一个像固定电话一样的电话机,向来访者讲起国内最早的移动电话系统。
——“你看这部电话,又大又重,不是拿在手里,而是用一个背带背在肩上,现在这种手机已经保存在爱立信的通信博物馆里了,但是在当时这可是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国内只进来了10台,目前能见到的不过2-3台,我这台的号码为9010003,现在还可以用呢!”
1984年,瑞典爱立信公司向新中国派遣了第一位淘金者-比约克,他坚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通信市场将是一块无比巨大的蛋糕。不久,爱立信与秦皇岛签订合同,并向秦皇岛输出了一套移动通信设备系统。
当时,秦皇岛被列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但其落后的通信技术制约了改革开放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秦皇岛在上级领导指示下,向6个国外公司发出了“询价书”与“技术规范书”。但在给出报价的4家公司中,只有爱立信勉强同意,可以向中国输出技术与设备。
这个在当时两极格局下咬牙与苏联争斗的秘密组织,禁止发达工业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先进高科技。这让包括爱立信在内的许多西方企业,都不敢明目张胆向中国售卖设备和新技术,也让秦皇岛这次中外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最终,双方各自让步,四轮谈判后,达成了一个“减少数字端数量与新技术缓期供货”的共识:爱立信只出售落后的“蜂窝450兆的移动通信系统”给中国。
在媒体日后的报道中,此事仅一笔带过。《世界电信》简单概况:“中方以理说服,爱立信立足长远,450兆的设备换成了900兆。”
1986年,在秦皇岛邮电局工作的孟繁林参与了我国第一套移动电话系统的引进、安装和运营工作,他是我国移动通信界的元老了。
1986年4月5日,秦皇岛派出代表团赶赴瑞典爱立信公司,讨论合同执行中的相关问题,将移动通信由450兆改为900兆。此次与爱立信的合作,共签订了78万美元的移动通信设备。其中包括一个基站、一个控制信道、六个线部移动电线部)。
——“设一个基站,6个话音信道,一个控制信道,和100部移动电线台是车载电线台是其他型号,这种爱立信MOBIRA型只进了10台。当时的设备条件只能容许12个人同时讲话。”孟繁林回忆。
——“设备1987年7月份安装调试完毕,1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100部移动电话也摆上了柜台,当时我国的通信系统非常落后,人们的消费水平又有限,2—3万一台的电话几乎没有销路,一部分送给了党政领导使用,既使这样这100台电话连卖带送用了一年才处理完。”
1987年,拥有打渔船和北戴河的秦皇岛又添亮点——中国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此开启。
27000元在当时抵得上一套秦皇岛的房产,虽然购买者寥寥无几,但步入新时代的普通中国人,开始感受到高科技的昂贵。
虽然市场不大,但这是国内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开通运营后立即在国内引起非常大的反响,黑龙江、广州、上海、天津、河南等邮电管理局的领导同志纷纷来到秦皇岛了解移动通信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1989年秦皇岛码头上打个电话很难,在码头上打长途电话更难,当时一个芬兰的船长,经常到秦皇岛来,我们摸到了这个情况,就拿着一种芬兰制造的手机去了,船长就在船上给夫人打了个电话,打完后他非常激动,他说:我在秦皇岛,能够在船上用你们的手机给我夫人打电话,我感到非常非常高兴,你们的通信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说这番话时,孟总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1990年11届亚运会在中国举行,秦皇岛有比赛项目,秦皇岛邮电局为亚运会订购了8个信道,进行紧急扩容,移动通信在当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受到了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1994年秦皇岛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保密性强,功能多,手机的体积年年在缩小,用户群扩大速度惊人……
在此次亚运会总结会上,秦皇岛的通信工作荣获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颁发的一等奖。
1992年,手机市场开始出现第一轮的市场竞争,爱立信、诺基亚开始逐步打破摩托罗拉公司在手机行业的垄断格局,手机的零售价格也开始出现价格走低的趋势。手机门槛的降低,马上激活了手机市场的潜力,手机应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既然河北是国内建设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的省份,为什么一份资料上说广东在国内最早开通了移动通信呢?”
——“可能是广东的用户规模比较大的缘故。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比他至少早两个月,因为我们和广东引进的都是爱立信的设备,当时给我们按照调试设备的爱立信工作人员说,他得抓紧干因为广东的设备快要到了,他还得赶过去安装调试。设备的安装调试最少也得两个月。”孟繁林说。
——“爱立信始终认为河北是中国最早建设移动通信系统的省份,爱立信公司还给了我们一份证书,证明我们是第一家。当初的那一套设备爱立信还想买回去,爱立信总部有一个通信博物馆,凡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东西,爱立信总要想法收集进去,那一套设备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开山鼻祖,爱立信自然想要。”
到底谁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开山鼻祖?在一般人的概念里, 1987 年 11 月 18 日为配合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在广东开通的移动网是国内首个移动通信网。对此很多地方表示异议,像秦皇岛等城市,认为自己是更早开通移动通信网的城市。
而细推起来,中国最早在这些城市开通的模拟移动网都还不能算作是中国最早的移动通信网,只能算是最早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相比之下,在秦皇岛由爱立信赠送的蜂窝网应该比广东的蜂窝网早半年开通,该网由 3 个基站组成, 10 多个信道,爱立信后期也是依据这张它无偿赠送的试验网开始逐渐打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成就了爱立信的神话。
但通常业界认为是广东开通了中国首家移动电话网,有人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广东开通的是第一家签了正式合约的蜂窝网,而且容量较大,又是在六运会的背景下开通,有着广泛的媒体报道做支撑。而实际上应该说广东开通的是第一张移动商用蜂窝网,其他地方开通的是试验型蜂窝网。
而如果要真正追溯起中国移动通信网的起源,还需要把时空拉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广东或更早的上海。所以有人断定——1987 年,广东省 TACS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开始启动。广东,是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源地,在通信业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广东者得天下。
1987 年 11 月,为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广东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 , 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 B 网。由此,国内出现了第一款移动终端——摩托罗拉 8000X ,当时市场售价 21000 元人民币,因为其砖头大小的体积, 充满想象力的中国人给了他一个应时的称谓,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时代成功者的象征—— “大哥大”。
——“可能在河北邮电学校,这几年邮电系统经过政企剥离、邮电分家、移动电信分家等多次撤分组合,最早的设备已经不再属于移动通信公司了。”
2019年8月9日,华为“鸿蒙”揭开面纱,成为世界焦点。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一身休闲打扮站在镁光灯下,一如既往地意气风发——
这是华为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新高度,也是中国科技产业的新高度。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1G到5G,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几十年的中国科创,终于走到了任正非所说的“山顶”前。
(本文部分援引《从1G到5G,35年的科创辛酸与追赶》(颜宇);《秦皇岛移动通信的诞生与成长》(秦军 , 姚春华);《3G在秦皇岛》、《诞生于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等,一并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