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湛辉 自杀专制型亲子关系,要求孩子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孩子要绝对服从,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养出来的孩子,会常常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他们忽视自己真实的想法,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满足或成全别人,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他们通常也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生活热情,没有生活的动力,通常也找不到人生意义和价值感。
价值感对人生特别重要,一辈子都很重要。而咱们的父母往往会把“价值条件化”。
比如说:学习好了,你是有价值的。把这件事办成了,你是有价值的,不做什么事你是有价值的。那这样的后果是,咱们和孩子都会忽视“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事实。孩子为了迎合家长来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有不值得感,不配得感,不敢追求更好的东西。
溺爱型亲子关系:就是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约束。他与专制型的父母正好相反,他们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很少进行限制约束孩子,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无条件满足。
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无法和父母顺利分离,孩子丧失爱他人的能力,自我的成长、学业和事业等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人际关系上就会出现比较自负,不遵守纪律等。
溺爱型的家长往往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直接损伤的是孩子的内在能量。
忽略型亲子关系,就是它是一种对孩子漠不关心的养育方式。作为父母,他们无法关注到孩子的存在和需要,无法给予孩子支持、关心、哺育、温暖、爱。他们很少和孩子沟通,对孩子也很少有情感上的回应,也很少建立规则,他们无法把自己投入到孩子的养育中来。
养出来的孩子,缺乏存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因为没有受到父母的关爱、关心和关注,他们找不到自己作为孩子的感觉,好像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没有父母的关注、关爱、期待,他们感受不到温暖和爱,他们给人的印象可能是冷漠、冷淡、无所谓。
忽略型父母的早年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可能也是被忽略的,他们又做了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的忽略型的养育方式就复制过来,所以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成为父母以后,一定要纠正过来,因为你的原生家庭和父母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你有了新生家庭,你成为了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民主权威型亲子关系,就是要求与规则同在,关爱与温暖同在,就是既有要求、规则、又有关爱的温暖。
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良性的亲子关系。民主权威型父母,既对孩子有较高的纪律和规则的要求,同时呢,又对孩子的需求和情感有着较高的反应,既对孩子有较高的期待,也会给孩子的成功提供资源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