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先生立体的,中国的,真实的,百年的,震撼的,也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生动结合的,《百年沧桑画中国立体影像展》,4月初在天津市博物馆展出。
此展览是我国著名的发明家和立体影像的收藏家李昌,为观众带来的立体视觉盛宴。
展览的结束语言简意赅,出于对老朋友李昌的了解,我知道肯定出自他的手笔:“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我们回顾历史,更加感到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共同祈祷世界和平,保卫世界和平,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寥寥两百字,李昌两处提到“世界”,当然也提到亲爱的中国、我们曾经历过百年的风雨,以及惨遭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凌辱,灾难深重的旧中国。
李昌第一次飞出国门,是他大学毕业两年后的1984年。在天津的中国民航学院(后更名中国民航大学)任教的他,带着自己的一项三维成像重大发明成果,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项的金奖。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1973年创办,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瑞士联邦政府等共同举办,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也是全世界发明者重要的展示舞台、最具有影响力的发明展之一。由于早年中国的闭关锁国,李昌参加的这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也是我国参展的第一次。
到了日内瓦李昌才知道,欧洲本是立体成像技术的发源地,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立体成像技术发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后人耳熟能详、曾画出旷世名作《蒙娜丽莎》的达芬奇。
李昌推崇达芬奇。因为达芬奇既是一位无以伦比的发明家,也是一位聪明绝顶的艺术家。
1986年,李昌到美国波音公司游学,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立体成像技术。遍访美国相关的专家学者,再一次拓展了李昌理性看待世界的眼光。
世间万物包括我们通常见到的照片,其物质结构从严格意义上说,其实都是“立体”的,只不过我们有时必须借助特殊的眼镜来观看和探察照片等物体。
2015年,李昌参加全国政协考察团奔赴新疆哈纳斯,用五镜头大型立体相机拍摄《大美中华》,就是“全副武装”地带上了重型“武器”。
“立体影像术语中的视点,就是从几个镜头看物体、看世界。我用得最多的是50个镜头。像《黑客世界》,就要用多视点机器拍摄,多到上百个摄影机或照相机,这样才能够出现漂浮的奇妙效果。”李昌曾对我深入浅出地科普,“但过多的特技可能会影响物体或景物的真实性,也有负面的作用。所以,摄影也要不忘初心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
世界是多元的。多元的世界,我们必须以“立体”的眼光、全方位考察的眼光,或者以特殊的“眼镜”看待世界,洞察世界,才能明察秋毫,置身洞若观火的理想境界。
只有明察秋毫,我们才能进退疾徐;只有洞若观火,我们才能得道多助,在世界千变万化格局中谋求和平共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期待人类大同。
四月春光正明媚,莅临天津博物馆观光感受,亲身体验《百年沧桑画中国立体影像展》,必定大饱眼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