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日忘叹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宋茜为了女儿乔英子顺利高考,不惜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为女儿规划未来,细致到连乐高玩具都要管。结果却适得其反,乔英子无法忍受母亲的控制,几次想自杀。
作为父母,和孩子的精神交流不足,忽视孩子的心灵世界,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或许已经成为中国亲子关系的最大问题。
你有多久没和孩子真正深入地交流沟通一次,你知道孩子最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欢喜和忧虑,渴望什么,拒绝什么?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的过程,是父母与子女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是保持亲子关系和谐和亲密的桥梁。
积极、开放性的沟通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使青少年在寻求独立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在个体化和联结之间达到平衡,减少各种不良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而问题性沟通则对青少年的适应性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也证实,在亲子沟通上遭遇挫折的孩子,例如较少的沟通,低质量的沟通,让父母与子女的积极联结不够,更可能使孩子在学业成绩、自尊、人际信任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受到负向的影响。
然而令人满意的、通向懂孩子的亲子沟通或许并不是容易的。早期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孩子父母沟通最突出的问题是家长重视自己身份的权威性,强调子女对家长的顺从,满足自己的期待。
作为孩子,总希望父母能与他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而做父母的,却往往只爱听积极的表达,以质疑、不信任或者所谓正向的观念去阻止孩子负性的表达。长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觉得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将坏心情埋在心里。
父母有父母的立场,孩子有孩子的立场,要真正懂孩子,就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开放、包容、平等、尊重地去沟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给予爱和关注。
我们历时3个多月,100多天,终于请到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临床心理学家——Rebecca Johnson 博士,她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拥有20年的临床经验,致力于婴儿心理健康和父母养育。
本周五晚20:00,Rebecca Johnson 博士为你在线讲解——如何读懂孩子的心?助你轻松建立健康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