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vs狂野大自然在舆论一片唱衰,而实际房价并未真正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目前市民对于买房充满了浓重的观望情绪。
5月13日下午,在郑州东区一售楼部,市民刘先生正在详细了解楼盘的房屋结构和价格。会不会立刻出手买房,他很犹豫:“还是再看看吧,现在都说房子要降价,也不知道会不会真降。要是现在买了,过一段房价跌了,那心里可就难受坏了。”
对此,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表示,“郑州楼市整体的调控效果还是不错的。目前郑州的房价和销售量都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运行,上涨一点、下降一点都在我们的心理预期之内。”
然而,当房地产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百姓投资或者赖以生存的目标时,房价细微的变化,都会绷紧市场敏感的神经,更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
在网络论坛上,关于未来房价走势的议论热火朝天。一种观点认为房价会跌,甚至会有“暴跌”的可能。但这一观点立刻遭到众多网友的批驳,认为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极小。
另一种观点是房价还会上涨,这是基于北师大的董藩教授预言,他说再过25年,房地产均价会涨到9万元/平方米,北京房价会涨到80万元/平方米。一些网友坚信,房地产涉及钢铁、水泥等上下游诸多行业,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的收入,贡献了足够多的GDP,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地方政府会立刻“出手救市”。
但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日趋差异化的市场变化,中央在保证“宏观稳、托底民生”的同时,对房地产市场短期调控的手段日趋转弱,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分类指导”、“双向调控”,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灵活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总体来说,房地产行业“软着陆”也许是最理想的局面。
知名媒体人石述思则断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是必需的,但统一的、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调控的确走到了尽头。多空博弈的理想结局是全面回归理性在政府真正担负起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商品房价回归市场主导,逐渐退烧。”
无论是网友辩论还是专家访谈,有一种论点占据了主导地位,即房价已经到了高位,房价已经无力再涨,也许拐点就在眼前。
楼市何去何从,舆论一片热议。但在买房者眼里,各种观点还都是“纸上谈兵”,何时买房合适才是的彷徨。对此,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进京建议,国家调控的目的是挤出投机投资性购房,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将会持久地坚持下去。在郑州,“如果是投资买房,确实需要谨慎;对于自住购房者,该买的还是要抓紧买。”
2012年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风靡网络,两年过后,万千关注之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高调回归,“舌尖热”又一次席卷整个中国。武汉热干面、苏式小方糕、炖三鲜酸甜苦辣,不仅仅可以用来形容舌尖上的食物,换个角度,其实,楼市也可以舌尖品味,郑州房天下推出楼市百味,带你品尝置业路上的酸甜苦辣咸,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广大购房者实现置业梦,中国首届移动购房者第二季指尖上的房子重磅推出,百余套特价房礼献红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