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阳这个非遗项目登上央视!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4 9:59:18 | 【字体:小 大】 |
贵族侦探爱德华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在央视一套开播,8个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精彩亮相,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成都非遗的风采。其中就有成都鸣堂技艺。
节目中,来自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田园印象店的老板、成都鸣堂技艺非遗传承人熊基有(又名熊阿兵)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鸣堂”,即“鸣之于堂”。千百年来,中国大地上的饭馆、茶楼、酒店、澡堂等中的走堂儿和跑堂儿的侍者们,大多都拥有着这项特殊的传统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餐饮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项,“鸣堂技艺”拥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浓厚的地域特点。
据了解,古时,掌握这项技艺的人称为“博士”,多见于唐宋时期,到明代称为“小二”,到了清朝、民国时期,四川地区多称为“堂倌”。旧时,一个优秀的堂倌对于一个饭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饭庄分两半,跑堂与红案”,正是对成都堂倌作用的描述。
熊阿兵早年拜师于川菜鸣堂技艺传承人路明章,不仅掌握着鸣堂技艺,更成为了成都鸣堂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华阳街道田园印象店内,他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授给了每一个员工,以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认为,“鸣堂也是川菜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发音都有不同的意蕴在里面,这份传统不能丢!”
熊阿兵介绍,成都鸣堂技艺的表现形式总共分为引客鸣堂、介绍鸣堂、应允鸣堂、吆喝鸣堂、结算鸣堂、送客鸣堂等,并在鸣堂时运用诙谐的语言、说唱等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顾客的兴趣,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吸引顾客、增加收益的目的。“成都鸣堂技艺是成都传统的餐饮文化、民俗文化的一个代表,向世人展示了老成都独特的、原汁原味的巴蜀文化,是‘老成都的活档案’”。
牛肉水煮分为“白水煮”和“红水煮”两种口味,“白水煮”口味清爽,酸麻鲜香,突出牛肉鲜美的原汁原味;“红水煮”味道麻辣鲜香,色深味厚,香味浓烈,肉片鲜嫩,突出了川菜麻、辣、烫的独特风味,将成都平原独有的川菜“麻辣文化”彰显到极致。
通过央视节目的报道,成都鸣堂技艺等成都非遗项目成为了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通过熊阿兵等传承人的努力,更是促进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文化在当代得以继承发扬。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