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报电子版10月9日,香港苏富比2021秋拍“现代艺术晚拍”与“当代艺术晚拍”在台风“狮子山”吹袭之下如期举槌,全场79件拍品,70件顺利成交,共斩获11.67亿港元,相较如火如荼的春拍,本季秋拍则略显冷清。无论是恶劣天气的影响还是苏富比亚洲的巨大人事变动,都是香港苏富比本季秋拍的一大挑战。
从举槌前一日开始,八号风球笼罩下的香港天气就极为恶劣,许多收藏家因此错过了预展。在此情况下,“现代艺术晚拍”也遭遇了一个冷雨夜。本场拍卖集合了毕加索、梵高、常玉、赵无极等东西艺术巨匠,然而强大的阵容没有带来喜人的交易成绩。上拍的44件作品,39件顺利易手,共斩获5.804亿港元,远低于拍前6.48亿-9.89亿港元的总估价,主要原因是多件高估价拍品低于估价成交或流拍——估价7000万港元的罗丹石雕《逐梦的拿破仑》临阵撤拍;常玉两幅作品一件未及估价便落槌,一件无人问津;赵无极两幅“狂草时期”抽象画亦以流拍收场。
全场最高价由毕加索晚年作品《抱膝女子》夺得,以1.916亿港元创下了艺术家在亚洲的拍卖纪录。《抱膝女子》中的主角,是毕加索的妻子贾桂琳。毕加索在1954年创作了七幅贾桂琳肖像,其中有五幅以抱膝侧像为型,包括此幅《抱膝女子》。2017年,一幅同样绘于1954年、构图类似的贾桂琳肖像于纽约拍卖,连佣以3687万美元成交(约2.87亿港元)。
该场第二高价由常玉《睡美人》夺得。此次《睡美人》亮相苏富比,估价1亿至1.5亿港元,外界对其期望颇高。不料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常玉作品此次遇冷,该作以远低于估价的5500万港元起拍,只获三口出价,最终仅以6800万港元落槌,连佣8019万成交,与估价相去甚远。同场另一幅常玉裸女油画《椅子上的背姿裸女》更是无人问津,遗憾流拍。
本场成交季军为梵·高花卉油画《静物:花瓶与菖兰》,该作估价7000万至1亿港元。终以6000万港元落槌,连佣成交价为7100万港元。虽然该作写下了梵·高在亚洲地区的拍卖纪录,但以如此实惠的价格拍下梵高花卉作品,对买家来说可谓十分幸运。
相较现代艺术而言,随后开场的“当代艺术晚拍”则挽回了一点颓势。全场35件拍品,31件顺利成交,共收获5.868亿港元,超越了拍前4.7亿港元的最低估价。
该场拔得头筹的是巴斯奎特1982年的作品《无题(红战士)》,1982年是巴斯奎特被市场认可的一年,画家在这一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尤其是带有自我写照意义的战士形象。该作从1.1亿港元起拍,经过短暂的拉锯,最终以1.4亿港元低于估价落槌,加佣金1.629亿港元成交。
奈良美智为鼓励日本“311”大地震灾后重新振作而创作于2012年的《朦胧天空之下》以6870.8万港元成交,位列本场第二。画中涵盖奈良美智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主题:哀伤的女孩,以及女孩手上代表悲剧后的成长与复苏的小树苗,是拍卖场上难得一见的独特作品。
当下颇受市场欢迎的女艺术家琼·米切尔的作品《无题》以6526.1万港元成交,成为本场第三高价。米切尔在该作中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及活泼的线条,呈现了艺术家回忆中的塞纳-马恩省河景致。
“70后”艺术家亚德里安·格尼的作品《查理斯·达尔文之死》以4600万港元低于估价落槌,加佣金5492万港元成交,创下了个人第三高价。
本次苏富比夜场共有6件中国当代艺术上拍,张晓刚、岳敏君、刘韡和黄宇兴的作品则大多在高估价成交。遗憾的是,该场焦点——张晓刚《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撤拍,刘炜《我们爱大自然》和曾梵志《无题》遭遇流拍。
欧美市场新锐是本场拍卖的焦点,拉法·马卡龙、乔尔·梅斯勒、尼古拉斯·帕蒂、贾黛·法多朱蒂米、莎拉·休斯等多位艺术家作品超估价数倍成交,并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罗伊·霍洛维尔、阿莫阿科·博阿佛等近几季持续火热的青年艺术家也都创下了个人拍卖前三的成交记录。
当晚特别策划,王家卫与苏富比合作的NFT拍卖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两件标的拍出504万港元。其中王家卫的首个NFT项目《花样年华——一刹那》以428.4万港元超估价成交,创下亚洲电影NFT作品拍卖新纪录;拍摄《春光乍泄》时张国荣穿过的《伤心探戈——黄皮衣》以75.6万港元成交。同时“念念不忘:王家卫 × 泽东电影三十周年”电影珍藏专场中,30件拍品悉数成交,喜获“白手套”。
张国荣于电影《春光乍洩》(1997年) 饰演主角“何宝荣”所穿之经典戏服
作为拍场风向标之一的苏富比此次多少有些“风中凌乱”。过去一年,香港苏富比经历了重大人事变动,“太子”洛嘉熙接任亚洲苏富比董事总经理,程寿康、张嘉珍、寺瀬由纪三位重臣先后离去,新的团队还需进一步调整适应,加上台风侵袭,预展冷清,此次“现当代艺术之夜”似乎注定难逃成绩不佳的命运,或可将其看做苏富比全新时代开端的一次波动。除此之外,也可以看到亚洲藏家对现当代艺术投资更趋理性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