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小说免费下载艾尔·格列柯(El Greco,“希腊人”)。与同时期的艺术家们相比,他的作品是如此的现代,他的存在仿佛是对美术史发展进程的颠覆。他与提香、米开朗基罗等顶尖大师身处同一时代,以他们为师,却依旧被贡布里希评价为“过于现代。”。他生前,在艺术界并没有得到任何的重视,失去家乡、身在异国、面临战争,西班牙国王出于礼节付了画款,却从来没有悬挂过。在意大利被称为疯子、怪物。
20世纪初,他的作品竟再遇“知音”。随着现代艺术的到来,印象派艺术家从他的画中汲取养分,被公认是表现主义及立体主义先驱,而那被拉长变形的绘画,无处不在的悲剧意识,画面中的精神性在400年后成为表现主义艺术家的精神溯源。
西班牙人将这位神秘的希腊人视为西班牙艺术的灵魂,甚至把16世纪下半期的绘画称为“格列柯时代”。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在争夺格列柯,希望能为自己的艺术家名人堂增添一位耀眼的新成员。
埃尔格列柯(El Greco意即,“希腊人”)被誉为“西班牙画圣”,却生于遥远的东方:希腊克里特岛。他有着一个长而绕口的名字: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因此,人们习惯称呼他为多米尼柯格列柯(希腊人多米尼柯),或者简单地叫他埃尔格列柯(希腊人)。但艺术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常常在作品的署名中以希腊文写原名,有时也加上克里特人以此,以自豪的怀念他的出生地。
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是在西班牙度过的,所以画史上将他归入西班牙画家之列。但他的绘画之旅却是从意大利开始,提香、米开朗琪罗成为他文艺复兴绘画的启蒙,因而接受了人文主义和高度的绘画技巧。他明确表示他要修改米开朗基罗的巨作《最后的审判》,他说:“如果这幅画翻倒在地,我可以画出另一幅更好、更加体面的,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的画。”但所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这是个‘疯子’”,并将他驱逐出罗马。
他的意大利之行始于26岁那年,彼时的克里特岛还处在威尼斯的统治之下,顺理成章,他前往了威尼斯。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是他与家乡的永别。此前他曾在家乡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学习钻研古典的拜占庭圣像画技巧,离开前已是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彼时的希腊早已被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当时很多的圣像画画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都能够同时掌握传统拜占庭圣像画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绘画技巧,根据不同需求,按照赞助人的要求将两种风格融为一体。这样的经验令他到达威尼斯和罗马后,能够如鱼得水的将当时最为科学的透视法、解剖、色彩搭配空间塑造等知识交融到一起。
16世纪的威尼斯,已经是意大利主要的文化与艺术中心,作为港口城市,经济异常繁荣,大量商人的聚集令这里的艺术也连带繁荣起来。财富的聚集令艺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富裕加之商业的繁荣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倾向于奢华与华丽,也不缺乏激情,就像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一样,具有肉欲主义色彩和享乐的成分。
当格列柯来到威尼斯后,便前往彼时已经70岁高龄的提香门下学习绘画。年迈的提香赋予了格列柯对色彩的更深层次理解。这从格列柯初到威尼斯所做的作品中便可以感受到,虽然依旧没有摆脱早期拜占庭风格的样式,但却体现出威尼斯风格的画面效果。
威尼斯画派另一位巨匠丁托列托对格列柯的影响更为巨大。这位比提香年轻30岁威尼斯画派的大师试图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结合起来。这无疑也影响了格列柯的未来之路:他确实做了如此的尝试。而丁托列托绘画中剧烈的动作,反常的透视、以及强烈的激情都对格列柯艺术风格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色彩,塑造方式更为接近”。
1570年,30岁的格列柯来到了罗马城,在威尼斯四年的学习,他已掌握威尼斯画派的绘画技巧。罗马漂泊的经历,令他从米开朗基罗和罗马的风格主义中学习到对形体的表达,尤其是米开朗琪罗后期作品,哪种反自然的、主观、不注重外在的表达对格列柯成熟时期夸张的变形、扭曲、狂乱无规律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成也萧何,最终他因对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天顶画的诳语,而激起了意大利人的愤怒,不得不离开。
作为早期的海上霸主国家,彼时的西班牙却在16世纪深陷民族战争泥潭,受动荡的环境影响,当地的艺术必然不会像意大利那般光辉灿烂,整体处于中世纪的刻板稚嫩阶段,人文主义也没有在这个国家得到足够的传播。而西班牙皇室为了维持专制统治,不得不借助宗教的工具,这也导致彼时的西班牙艺术上多以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宗教题材为主,完全为宗教所服务。
这些外在的、国家层面的因素却成就了格列柯,为他留了一扇通往荣耀的道路。虽然对他而言,最直接的要求便是接到更多的订单以求生,彼时的西班牙并没有太多一流的艺术家,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可以得到认可。所以第一站,他选择了马德里。
他在马德里碰了钉子。维护统治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对艺术并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重视对格列柯的打算。这挫伤了自信满满的格列柯。在这样苦闷的机缘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归宿——托莱多,或许是碰巧,或许是他的友人告诉他作为西班牙的旧都,托莱多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作为始建于中世纪的一座古城,托莱多曾有着荣耀的过往,那是强盛时期西班牙的首都。1561年,菲利普二世将首都前迁往马德里,从此这里清冷了许多,昔日的繁华不再,而那些不愿离开的贵族们,与这座冷落城市一起成为了没落的贵族。离开国家权力中枢的他们只能失意的谈论艺术、谈论生活、谈论文学,直到同样失意的格列柯也来到了这里。
贵族们想改变寂静、冷清的生活状态,而希望与最为时髦的意大利艺术接触。这恰好是格列柯能提供的。贵族们甚至为他提供了一座别墅、花园,和贵族们享受同样的生活,吃饭时还有乐队伴奏。这是格列柯万万没想到的,士为知己者死,从此这成为了格列柯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与荣耀。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转折,便是国王菲利普二世探访托莱多,而拜访了格列柯的住所。这证明他已经得到了西班牙上层社会的认可。在参观画室后,国王交给了格列柯几幅创作订单,这批创作最为著名的,便是《菲利普二世之梦》。
而另一幅格列柯的成名作,也是公认最伟大作品之一的《奥卡斯伯爵的葬礼》,也是创作于这一系列订单中。这幅作品的题材来源于为去世200周年的奥卡斯伯爵所做祭坛画,作为圣多美教堂的赞助人,由于要重新将教堂返修一遍,故将此任务交给格列柯。此副画继续上下两层的构图,下半部分人世的葬礼表现的相对平淡,而上半部则呈现出戏剧性、充满张力的场面,形成鲜明对照。这幅画为他在当地赢得了足够人气,当地人甚至说道:“我们托莱多城的居民永远不会对这幅画感到厌倦。”而他标志性的变形与动态不安的效果,正是在这一时期探索创作出。
但托莱多城毕竟难与威尼斯、克里特岛相比。刚刚经历过战争动乱,这片花岗岩的世界,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人般荒芜景象。“然而这里毕竟没有一寸肥沃的土地,没有一片沙沙作响的树叶。托莱多形同瘦骨嶙峋的躯壳,看不到任何生命活动的流动,它宛如不折不扣的灾难化身。”这样的环境必然影响到格列柯的绘画,地中海沿岸的碧海蓝天、阳光明媚被黑灰色调所取代,这使格列柯长期处在压抑的状态,而作品也逐渐趋向变形、拉长、神秘诡异的风格。
在他的创作后期,他的心情逐渐变的狂躁不安,随着当地宗教实力的极端化,托莱多城充满神秘主义的宗教氛围令他的作品中表现神秘的因素开始增加,而不再追求自然的绘画路线。比如著名的《托莱多风景》,这混沌的景象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使人感到阴森恐怖,似乎格列柯已经不再重视遵循自然写实的意大利式表达方式,而是在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在《拉奥孔》中,这样的压抑也能感觉得到。作为格列柯作品成熟时期的代表,他对拉奥孔这一主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画面中人体的扭动、痛苦的表情、挣扎的场面很好的表现了这一主题。拉长的人体比例、夸张动态丝毫不像是文艺复兴时的单纯与美丽,这种超自然的主观宣泄,与他生活中的苦闷挣扎必然有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