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被核准死刑恐龙的灭绝只是导致数百万物种灭绝的五次全球事件之一。这些大灭绝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怎样才能阻止它再次发生?
在过去的 1万年中,地球已经处于一场新的大灭绝之中——地球上的动物正在快速地从地球上消失。
据The Conversation报道,科学家将大规模灭绝定义为大约四分之三的物种在很短的地质时期内灭绝,也就是不到 280 万年。现在,人类推测自己正处于最新一次大灭绝的开端,这次大灭绝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快得多。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的数据,自1970年以来,脊椎动物物种的数量平均下降了 68%,目前有超过35000种物种处于面临灭绝的边缘。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仅在20世纪,就有多达 543 种陆生脊椎动物灭绝。
自1760 年人类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一直是造成地球环境危机的主要因素。从有毒气体排放和臭氧消耗到森林砍伐、塑料堆积和野生动物买卖,人类肆无忌惮地剥夺了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生命,并在现在和未来威胁到更多物种。
有些人认为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某些方面确实如此。毕竟,前五次大灭绝是在没有人类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大规模灭绝发生的速度。
化石不仅告诉我们在更古老的时代存在哪些生物,还告诉我们一个物种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在大灭绝来临之前可以自然生存多久。根据人类推测每年每 100 万种物种大约有一个物种灭绝。不过由于人类活动,这个速度要比正常情况高出数万倍,这意味着当今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它们原本的速度要快得多。根据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些最近从地球上消失的物种本科可以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继续存活 800 到 10000 年。不幸的是,人类加速了这些物种的灭亡。
据美国宇航局称,因为新冠疫情爆发,2020 年的封锁导致全球碳排放量减少 17%,氮氧化物水平下降 20% 。这段时间内,野生动物得到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的机会。虽然这对地球来说似乎是一次美妙的复兴,但随着人类文明恢复正常,灭绝恢复到以前的速度,这只是暂时的。
生态旅游是一个推动全球保护工作的行业,但自从全球旅行限制实施以来,它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据《纽约时报》报道,如果没有游客的收入,自然保护主义者就无法保护脆弱的物种免遭偷猎,而在疫情流行期间,偷猎现象却一直在增加。去年,博茨瓦纳的犀牛、南美洲的野猫和印度的老虎都成为偷猎者的目标。
地球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灭绝发生在珊瑚和带壳腕足动物等生物遍布世界浅水区但尚未登陆陆地的时期。大约在37 亿年前,生命首次开始传播和多样化。但大约 4.4 亿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发生变化,海洋中的大部分生物都死亡了。
在奥陶纪末期,一场迅速的大规模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广义上泛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席卷了南部超大陆冈瓦纳大陆。根据发表在《海洋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这种规模的冰川冻结了世界上大部分水,并大大降低了全球海平面,破坏了许多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破坏了食物链体系并降低了物种的繁殖率。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触发了这些事件。一种理论认为,冷却过程可能是由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形成引起的。这些山地硅酸盐岩石的大规模侵蚀与从大气中去除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有关。
然而,并非所有科学家都同意这一点。另一种理论表明,在氧气耗尽的时期,有毒金属可能溶解到海水中,消灭了海洋生物。还有其他科学家认为来自超新星的伽马射线爆发在臭氧层中撕裂了一个巨大的洞,允许致命的紫外线辐射杀死下面的生命,另一种理论表明火山活动可能是其原因。
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鱼类时代”,泥盆纪见证了许多史前海洋物种的兴衰。虽然此时动物已经开始在陆地上进化,但大部分生命依然生活在海洋中。根据 1995 年发表在GSA Toda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树木和花卉等维管植物的出现可能导致了第二次大规模灭绝。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随着植物进化出根,它们无意中改变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将岩石和瓦砾变成了土壤。这种营养丰富的土壤随后流入世界海洋,导致藻类大规模繁殖。这些水华现象上形成了巨大的“死区”,这些区域是藻类从水中夺取氧气并对海洋食物链造成严重破坏的区域。无法适应氧气水平下降和食物缺乏的物种接连灭绝。
然而,根据《地质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这一理论存在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火山爆发是造成海洋中氧气含量下降的原因。
邓氏鱼(Dunkleosteus terrelli),是一种生存于泥盆纪时代的古生物,身体长约8至10米,重量可达4吨,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主要猎物是没有硬骨的鱼类及有硬壳保护的无脊椎动物,例如直角石和那时候的鲨鱼,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顶级掠食动物。
这次大灭绝消灭了地球上大约 90% 的物种,并消灭了在陆地上漫游的爬行动物、昆虫和两栖动物。据Live Science杂志先前报道,导致这一灾难性事件的原因是火山活动。在二叠纪末期,我们现在称之为西伯利亚的地方爆发了剧烈的火山活动。这导致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结果,气候发生了变化,海平面上升,地面下起了酸雨。
根据俄克拉荷马州萨姆诺布尔博物馆的说法,在海洋中,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海洋生物中毒并剥夺了它们富含氧气的水。当时,世界由一个叫做盘古大陆的超大陆组成,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导致了海洋缺乏活动,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死水池,只会使二氧化碳的堆积越来越严重。不断上升的海水温度也降低了水中的氧气含量。
珊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一类海洋生物——海洋珊瑚礁花了 1400 万年才重建到昔日的辉煌。
从这个时期开始,恐龙开始遍布世界。不幸的是,当时也爆发了无数的火山活动。据麻省理工学院新闻报道,虽然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第四次大灭绝,但科学家们认为,在现在被大西洋覆盖的地区在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与二叠纪灭绝类似,火山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改变了气候环境。全球气温升高,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和酸化。最终,许多海洋和陆地物种灭绝了;其中包括大型史前鳄鱼和一些飞行翼龙。
据《探索》杂志报道,有其他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大规模灭绝,这表明二氧化碳水平上升释放了永久冻土中堆积的甲烷,这将导致一系列类似的事件。
在所有大规模灭绝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更出名的是恐龙灭绝的那一次。这次大灭绝也被称为 KT 灭绝,地质学家将其称为“K-Pg 灭绝”,因为字母“C”是先前称为寒武纪的地质时期的简写。“K”来自德语单词“Kreide”,意思是“白垩纪”。
当时,一颗直径超过13公里的小行星以大约72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坠入地球,坠毁在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州。形成了一个 180 公里宽、19 公里深的巨坑,称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次撞击将把它周围 1450 公里内的所有土地烧焦,并结束恐龙在地球上长达 1.8 亿年的统治。
据Live Science此前报道,撞击之后,由于碎片和灰尘被抛入大气而导致阳光被隔绝。阻止了植物吸收阳光,最终植物大规模灭绝导致恐龙失去了食物。它还导致全球气温骤降,使世界陷入漫长的寒冷冬天。科学家们估计,当时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灭绝都发生在撞击后的几个月内。不过,一些可以飞行、挖洞或潜入海洋深处的物种幸存下来。例如,当今世界唯一真正的恐龙后代是现代鸟类,据说现如今有 10000 多种物种是大撞击之后幸存物种的后代。
早在 1980 年代,大熊猫就成为灭绝的标志物种,当时中国记录的数量不到 1,114 只。
人类也许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但同样的我们也能阻止这场危机。如今为保护濒危物种而工作的科学家、环保主义者正变得越来越多。
从解决2016 年《巴黎协定》中的全球污染排放问题到英国打击森林砍伐的全球资源倡议,立法将始终处于保护生态环境战线的最前沿。特别是对濒危物种的最大直接威胁之一——非法动物贸易。
在这次疫情之后,野生动物市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通过人畜共患疾病(例如新冠肺炎)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险。例如,据亚洲动物协会称,亚洲的养熊场圈养了 20000 只亚洲黑熊作为胆汁,导致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立法者在应对此类市场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功。例如,据《卫报》报道,越南总理阮春福签署了一项新指令,禁止野生动物进口并关闭非法野生动物市场。
另一个潜在解决方案是克隆物种。2021 年 2 月,科学家们透露,他们成功地从 30 多年前死亡的动物身上克隆了一只黑足雪貂。这类小型哺乳动物原产于北美,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 1980 年代初发现了一个小群体,它们被纳入育种计划并重新引入美国各地。
由于近亲繁殖,大约 650 只雪貂的种群再次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激发了研究人员进行克隆的决心。克隆过程类似于 1990 年代初期克隆多莉绵羊的过程。科学家们希望该物种的克隆成员能够成功地重新进入野外,以此保护濒危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