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爱你武汉警方在一所废旧多年的拆迁房里发现一名女性,她既没有身份证也不能提供具体住所。后来通过失踪人口基因对比,才发现这个女孩竟然是12年前失踪的女大学生。女孩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父母打零工供她上学,而她也在校期间贷款和打零工赚钱,这在无形中给女孩增加了心理压力。
2007年从武汉的某高校毕业,之后便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但是工作一直都没有着落,身份证也弄丢了。这无疑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崩溃的她觉得对不起家人的期望,也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所以,毅然决然的放弃和家人联系,以捡垃圾为生。
这件事情或许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就因为身份证丢了,便不敢和家人联系,未免太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都不是她,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不知道她当时的崩溃和无助。但不得不说,就算不跟家人联系,凭着大学生的脑子,也不至于捡垃圾维持生计吧。归根结底,是被挫折打败了,是因为接受不了失败,导致她逃避现实。
近几年,我们普遍发现,现在的孩子大都会“矫情”,和父母吵架都会想不开。今年4月,上海一名17岁的男孩跳桥自杀,起因是孩子在学校和人发生争执,妈妈在接孩子的路上,批评教育孩子,孩子不接受批评,情绪很激动。并嚷嚷自己不想活了,后来直接打开车门,跳了下去,被救上来之后,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这件事归根到底就是孩子之前的人生都是顺风顺水,想要什么都能得到。而父母也比较疼爱孩子,一句话都不舍得说。导致孩子在猛然经历不顺心的事情时,负面情绪占了上风,做出不理智行为。
有研究调查现实,经历过挫折的孩子面对未知会更加自信。不会因为别人的话,影响自己的节奏。有的人把挫折当做拦路虎,有的人把挫折当做垫脚石,而更重要的就是父母怎么教?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会为孩子扫除挫折,让孩子的路好走一些。但因此也会让孩子没有直面挫折的勇气,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孩子面对难题的时候,教给他自己去解决,父母可以在旁边鼓励孩子。如果孩子解决不了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解决。
可以告诉孩子人生不一定都是成功,有时也会经历失败,我们要坦然面对,下次全力以赴就好。而人生也没有答案,有时在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间都会一一解决,没必要钻牛角尖。
比如7岁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进错厕所而羞愧。17岁的时候,会因为表白被拒绝而觉得丢人。但是27岁的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进错厕所,37岁时被拒绝,会洒脱的认为是他配不上我。有些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不存在,但是可以变得不足轻重。
科胡特曾说: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武汉女大学生流浪12年,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