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下的伪装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这是对党的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丰富和发展。准确把握这一重大论断,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从5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作了阐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扎实推动共享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推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抗疫成绩和减贫成就,这两大奇迹给人以深刻启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走好现代化道路、做好各种“加试题”的正确思路。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能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成为赶考路上的必答题。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内在贯通,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科学严密的有机整体。领导力量+社会制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对外交往+文明形态,这种形式概括既简洁凝练,又内涵丰富。在领导力量上,强调了坚持中国领导;在前进方向上,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体布局上,强调了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涵盖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奋斗目标:在全球责任上和在文明贡献上,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生态危机不作为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5条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领导力量问题。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的全部事业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决维护习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前进方向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发展目的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发展动力问题。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方式手段问题。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综上三个方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