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73手电筒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人的_解放_”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首要命题。
2.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分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_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__灵魂。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9._依法治国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___人民群众____,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14.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党和政府的信任]。
1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__宪法和法律____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
1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爱国主义_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8.倡导以_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21.近年来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各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像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_厚德_”的
22.中国对外的文化传播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审视近现代以来世界和中国走过的道路,充分发
23.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24.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义、礼、智、__信___”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跨越几千年,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_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28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_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_,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31._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33.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全面开展“_交通文明行动计划”,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
34.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_明礼诚
36.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_公益性_ 放在首位,充分体
37.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__春节_、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
38. 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具有敬老、祝福老人长寿的意蕴。自1989 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
39.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_服务人民、助人
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41.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44.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46. 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49.一九八六年九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要
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0.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崇尚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______ 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B)
2.“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C)
3. 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______理念。(A)
5.______________,是我们党面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个基本原则。(C)
8.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________ 文明的重要标志。(C)A.-物质B.-精神C.-政治D.生态
9.________ 是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D)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C)。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B.文化建设C.发展生产力D.制度创新
11.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层条件是(A)。A.文化建设B.发展生产力C.素质教育D.制度创新
12.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______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_________ 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A )
16.近年来,我国加大在海外举办__________ 学院、文化交流中心和文艺演出、艺术活动等有效地在对外
文化交往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B)A.马列B.孔子C.英语D.汉语
21.-___________,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定位,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B)
22. 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A)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23. __________ 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C)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24.社会公德的内容不包括(C)。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邻里团结D.遵纪守法
25.职业道德的内容不包括(D)。A.爱岗敬业B.服务群众C.奉献社会D.保护环境
26.志愿服务,原指恭敬德交付、呈现,即不求回报地付出。___________ 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
27.________ 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B)
28. 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之一是,每年的_____ 月____ 日,围绕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
29.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________ 节期间,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
30、推动“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深入开展,________ 节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
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A )
31. _____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B)
32.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_____的理想才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D)
33. _____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34.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_____”,内在地吸收了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思想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
3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_____建设的关键和根本。(D)
40.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______。(C)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_____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B)
C.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______。(A)
43. __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
46. “天命不足畏、天道不足惧、祖宗不足法”表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B)
49. 在西方,柏拉图在《_____》中强调公平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在中国,墨子提出“爱无差等”的伦理思想。(B)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
的精神基因,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贵的思想资源。这包括以下理念(ABCDE)。
5.中国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
7.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因为社会主义民主(ABC)。
1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ABC)。
A.十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9.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BCD)。
21.放眼中国实际,我们应该看到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盗名欺世、见利忘义等恶劣现象屡禁不止,在一些
领域人情淡漠,道德失范。对于这些严重的道德问题,究其原因有(ABCD)。
22.陶行知先生认为:“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是要紧,私德
更是公德的要本。”梁启超也指出:“断无私德浊下,公德可以袭取者。”由此可见(ABD)。
D. 国民心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出现的认识倾向、心里倾向、
27. 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节日(ABCD)。
31.创建文明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CD-)。
33. 2008 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大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ACD)。
1.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大力倡导。这说明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首要命题。(×)
3.“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重伦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廉政”、“克己奉公”、“仁爱孝悌”、“仁义礼智信” 等精华,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目标。(√)
6.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本主义性质和方向。(×)
7.十八大报告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是对效率与公平的最新诠释。(√)
10.贫穷是产生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而发展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16.“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
17.一个人八面玲珑、四处讨好、不讲原则,常常会起到助恶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应反对不讲原则的友善。(×)
18. 只有建立起道德回报机制和扬善耻恶的舆论生态,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善善相生的良性循环。(√)
19.“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梦”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性质。(√)
20.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很重视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
24.法律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要做到“法以诛恶,德以劝善”,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
26.中国有句古话,“求忠臣于孝子门”。即只有在孝敬父母的儿女们中间,才能找到忠于国家的人。这就是说只要孝敬父母了,就一定能够忠于国家。(×)
28.所谓“民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千金一诺”等,无不强调宽容品德的高尚。(×)
29.培育务实进取的国民心态,需要着力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炫富斗富、小富即安等不健康心态。(√)
30.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知礼”、“明礼”、“习礼”、进而“达礼”。(√)
31.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32.只有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持续化,才能不断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增强国家
答:推动宣传活动常态化;推动教育活动常态化;推动研究活动常态化;推动载体建设常态化;推动时间活动常态化。
(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我国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价值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思想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准确把握当今时代主题,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