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上黑老大大文学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形成历史交汇,大科学的跨界融合特征更加突出,催生新知识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涌现,科技与经济社会协同共生、融合发展。但与此同时,世界也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和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生态环境污染、重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和贫困等一系列风险挑战。
10月16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京开幕。会上发布了“2019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遴选领域围绕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战性的需求。
应对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疾病的大流行,特别是严重的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之一。明确重要病毒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原学、感染及免疫学分子机理,为感染性疾病防治提供新理论和新靶标,并据此研发特异性疫苗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随着全球范围内科技的快速进步、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此广泛和深远的变化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身心健康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诸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中风、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如何利用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出其内在的重要信息,对隐患的疾病做出预测诊断,从而让病患得以预防或提前医治,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多数肿瘤晚期的治愈率极低,人们希望能够在肿瘤发病的早期对病情进行诊断和加以抑制,并在癌变组织转移之前去除或杀死其中的肿瘤细胞治愈病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哪些新技术、新方法可应用于癌症早期检测和预后监测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
“地球界限”是指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安全生存”的边界值。业界一般认为,9个边界分别是:酸性海洋、臭氧消耗、淡水、生物多样性、氮磷循环、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化学污染和气溶胶超载。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突破了其中4个边界的极限,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何控制人类的行为,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案,保证人类在这9个边界的极限范围内安全地生存、发展,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发展中经济体,为了发展经济,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资源,以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为代价,为高收入和发达经济体生产消费品,同时高收入和发达经济体也有意识地将高污染的项目转到中低收入经济体进行生产。这种行为产生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如何利用科学技术降低污染,进而解决这种跨界污染,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80%人为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或达标处理的情况下流回自然环境,使全球十亿人面临着因水污染带来的疾病风险。目前主流的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的处理方式成本高、部分效率低,不能充分应对处理大量废、污水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科学治理方法,通过源头削减废、污水的排放,从废、污水低成本资源化利用以及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科学治理。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导致全球变暖,因此,人们在不断寻找新的高效清洁能源。目前的核能,以核裂变技术为主,但所产生的裂变废料具有长久的高放射性,后期处理难度较大,而可控核聚变技术有着放射性废料少,放射性时间短,聚变原料取之不尽等优点。但目前核聚变技术尚未达到商业使用阶段,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核能发展的重要科学和应用问题。
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环保要求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之间的供需失衡,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人们开发了以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能源转化与存储器件,但现役器件的性能仍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廉价、稳定新能源存储和利用的需求,研发更高效的新能源转换和存储器件是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快速发展的大城市,对能源、水和食物有着巨大的需求。如何安全、稳定、平衡地满足大城市对能源、水和食物的需要,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舒适的生活,是目前大城市化急剧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值得深入研究。
“之所以发布这十大问题,目的和初衷是希望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通过更加便捷、精准的方式去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这些主要问题。”十大科学问题发布人之一、爱思唯尔高级副总裁安妮·基特森说。
“事实证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都无法独立解决的,必须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合作。”十大科学问题发布人之一、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蔡荣根说。
他认为,此次发布汇聚了全球一流科学家的智慧,从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在健康、环境、能源中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希望全球科学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合作,继续采取有效行动,改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