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耶里海礁11月14日,第七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在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举行。
论坛围绕“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双循环新格局下上海建设国际文物交易中心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新技术、新媒介、新生态——数字经济下的文物艺术品创新发展新趋势”三大主题进行探讨,还重磅发布了《2022全球超当代艺术市场》《2021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统计年报》《202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2022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22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蓝皮书》等重要艺术市场指数。
根据当天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报告和指数,2021年,随着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和调整过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也显示出回暖迹象,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总成交额达到74.8亿美元(4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了30%。
其中,中国大陆的拍卖成交总额达59.4亿美元(383.7 亿元人民币),实现了36%的增长,并占到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的79%。而2021年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也同比去年实现了13%的增长,达15.3亿美元。
2021年,中国大陆的拍卖企业总数达到了680家,为历年来最高,活跃企业数量维持在202家,其中约42%都聚集在“拍卖重镇”北京。上海拍卖市场伴随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同样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3月,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并落地自贸区;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在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的常态化实施和支持文物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的相关举措,极大提升文物艺术品展示销售全流程的便利程度,实现了资源聚集、交易便利、效率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经由上海自贸区操作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货值总计176亿元,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排名第一,创下历年新高。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上海进出境货值到11月份仍已突破100亿元大关,此次论坛现场还特别举行了破百亿纪念式。通过提供包括文物艺术品进境报关、仓储物流到保税展示、留购清关在内的集成性全流程解决方案,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服务最便捷、合规性最高、性价比最优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口岸。
在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五届进博会上,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37件文物艺术品就达成购买意向,总成交额达4.9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中西方艺术家精品之作,如中国艺术家张大千的《摩登女郎》、林风眠的《大丽花》、草间弥生的《南瓜》、班克斯的《爱在空气中》等等。
“上海对线年起,就由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迄今已成为上海重要文化品牌之一和极具全国影响力的文物艺术品行业盛会。2020年,上海市文旅局将“上海对话”纳入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成为交易月期间唯一的行业高峰论坛。本届“上海对话”与静安主场、黄浦“艺术外滩”系列活动和徐汇“艺术西岸”系列活动等形成浦江两岸联动,共话文物艺术品交易。
当天,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行业权威机构,世界三大拍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国内外行业头部代表悉数到场,探讨文化产业热点话题,解析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共同推动国内国外艺术市场双向交流,促进国内国外艺术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国际艺术市场权威信息引领者Artprice和Artnet的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雅昌艺术研究院一年一度推出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报,也第七次选择在“上海对话”进行首发。
活动现场,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全球高价值收藏品第三方认证和评级服务机构Collectors China签署环球藏家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在收藏品评级鉴定、收藏品学术研究、收藏品全球藏储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这也标志着上海自贸区产业集聚更国际化、多元化,配套服务更专业、更领先。
记者了解到,依托上海自贸区平台优势、政策优势,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还在本次交易周前后完成多项“任务”:协助第五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文物艺术类展品亮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为2022年ART021提供清关及现场运输协调服务,并共同承办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贸区保税区域的进出口通道便利化优势,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场所、设施以及全产业链集成服务,形成贴近市场又高效合规的交易规则、管理规范和服务模式,将浦东打造成世界级的文物艺术品交易集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