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爱妍“X”向来代表未知和神秘,既是两条直线的交会,也可指它们的无限延伸。不久前,Space X星链计划成功将第7批60颗卫星发射升空,颠覆性的太空互联网时代或许真的近在咫尺?艺术界林林总总的新闻里,除了各种云看展,值得一提的新鲜事是X美术馆。
由艺术收藏家黄勖夫Michael Xufu Huang及Theresa Xie 共同创建的X美术馆,原来预计在三月中旬开馆,因为疫情的关系延迟到五月。作为一个持续性的探索项目,X美术馆将以三年为期,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发展进行节律性的回顾,X美术馆三年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聚集了陈维、陈轴、程然、崔洁、关小、啾小组等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的33位华人青年艺术家。
创始人黄勖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也是纽约新美术馆董事会成员,担任多项国内外新媒体艺术大奖的评委。过去的几年中,他曾策划多个重要展览,如“锡人的心脏”和“尼古拉斯·帕蒂:花花果果猫猫人人”。2017年,他入选福布斯全球“30 Under 30”,并在此后的几年一直担任该榜单在艺术行业内的评审。黄勖夫说:“作为千禧世代的一员,我希望创造一个以青年文化和创新人才为重点的空间,致力于培养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新一代中国人。”
在X美术馆最新发布的消息里,我看到了曾经登载于我们杂志封面的先锋音乐人Lexie刘柏辛。作为黄勖夫的好友,她受邀发布自己的代表作《Manta》作为X虚拟美术馆主题曲正式上线网站,酷炫的MV未来感十足。这种数字媒体平滑又多变的科幻感也是开馆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的基调。
展览标题将“终端”和“开始”并峙,蕴含脚踏实地,居于现实,仰望虚拟艺术璀璨星空的意思。展览试图通过视觉艺术,展示其他艺术领域的创意实践,不仅展示艺术家,也将呈现建筑师、科学家、工程师及音乐家等创作者的作品——通过人文进程发展的多重领域来共同探讨千禧世代思潮。
以艺术家谢燚和叶凌瀚的作品为例,可以窥见部分策展思路。将现实与虚构融为一体是谢燚擅长的劳作功课之一,他通过重新编辑一个以东莞为背景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将声音、影像和装置结合在一起:流动的星空下,左右两组音箱缓缓自述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投影仪投射在背景上的流动星空是由艺术家在东莞工厂内拍摄到的传送带的影像转换而来的。灯光将舞台上的多个音箱分为了两个部分:左边的音箱播放的是艺术家与罗密欧以及他的五个工友聊天的内容;右边音箱则播放的是艺术家与朱丽叶以及她的三个工友聊天的内容。在这些音频内容中艺术家删除了自己的声音,并且将他们所说的完整的句子拆分成单独的词,然后组成一个全新的顺畅的句子。罗密欧、朱丽叶和他们七个工友经过编辑的声音在9个音箱中被相应地释放出来,他们的故事一起被拼贴成了一个全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叶凌瀚的“Lucy”,或许可以被视为他编撰的“超体”。2016年,被叶凌瀚视为人工智能的元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开始或多或少地浸染艺术家的私生活,如同科幻电影里的天眼无时无刻地不在观察着他。“Lucy”对于他意味着另一种“开始”:最早的女性直立猿人化石在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被发现,在发现她的时候,身边的收音机放着披头士的歌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所以考古学家给这具化石起名“Lucy”。
X虚拟美术馆从去年十月就开始筹备,艺术家强家栋担当设计,他以X美术馆本身的建筑模型作为基础,虚拟了美术馆所处的崔各庄国际金融艺术示范区,通过裸眼3D界面或接入VR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探索虚拟艺术空间,寻找隐藏的彩蛋。
“X虚拟美术馆并不仅仅是实体美术馆的线上复制品,也不单纯是对美术馆中所发生事件的存档和记录,而是实体美术馆空间以及艺术项目的一种延伸,” X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解释道,“游戏化体验的设置来源于我们希望在提升参与度的同时激发观者的好奇心。”
当观众进入X虚拟美术馆后,直觉地以空间而并非仅仅是平面交互的概念去理解观看。X虚拟美术馆的网页界面呈现了一个科幻感的立体空间,观众借由键盘中的WASD或者上下左右进行移动,进入虚拟游戏空间,在移动端则依靠触屏进行。这一层简单的具有游戏性的交互方式鼓励观众采取更为主动的观看模式,在移动中,在不同角度和位置中可以发现,被重新替换材质的X美术馆的承重墙组结构的上方,是不同参展艺术家的传送门,点击后将会进入艺术家特有的虚拟空间中。
四频影像装置,尺寸可变。致谢艺术家及柏林Peres Projects画廊。
虚拟和科技密不可分,高科技延展着人类的感官世界,放大着我们的感知体验,这或许是千禧一代艺术家的双刃剑,出生于何种时代,留下何等痕迹,让我们在这个全新美术馆的艺术探索中得到一些真实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