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宫马的别称小叶是一名10岁的男孩,今年上五年级,他有一个不到1周岁的妹妹。父母对小叶的期望很高,但小叶爸爸工作忙,平时很少在孩子身边照料,由小叶妈妈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妈妈对小叶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当小叶不能达到妈妈设定的学习目标时,经常会遭受批评。据小叶妈妈反馈,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三年级以后,做事总是拖延,拒绝完成作业,上课时还会和同学讲小话、不认真听讲,为此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令家长十分头疼。
根据小叶妈妈反映的情况,我初步诊断小叶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的情况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都可能存在,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所表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小叶的不良学习行为具有反复性,并表现出缺乏学习积极性、自我放弃努力等特点,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当天,小叶和妈妈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两人尚未坐定,妈妈就开始数落小叶,认为他学习不努力、习惯于偷懒。我打开沙盘游戏室,先请小叶去玩沙盘游戏,然后再和小叶妈妈进行单独沟通。通过和小叶妈妈的交流,我了解到小叶在上三年级之前很乖巧,学习也不错,上了三年级以后妈妈对小叶的要求过高,一旦他做不到,小叶妈妈便采用指责、批评等方式,期望让小叶“变得更努力、更上进”。生活中,小叶妈妈也极少正面鼓励小叶,忽视了他的精神需求。在家长的高压控制下,小叶对于学业缺乏自信,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变得越来越讨厌学习,试图用拖延、捣乱等方式逃避学习。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叶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她觉得孩子一定要考上名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才算“有出息”。她从小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灌输一些“社会竞争激烈”等信息,当小叶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时,她便一个劲地批评孩子,有时更是简单粗暴地把小叶的不良学习行为归结为“太懒”。
我给小叶妈妈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她说出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点。刚开始,小叶妈妈面露难色,直接表示“这个孩子哪有什么优点”,我鼓励她认真思考后再回答。慢慢地,小叶妈妈说出了小叶的很多优点,如会主动做家务、帮妈妈照顾年幼的妹妹等。此时,小叶妈妈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孩子有这么多优点,我以前只关注他的学习,却忽略了他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优点”。小叶妈妈做出承诺,表示自己会反思对小叶的错误教育观念和做法,争取做出改进。
为此,我建议小叶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为小叶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变自己的育儿观点和错误认知,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学习态度问题,要认真分析孩子出现不良学习行为背后的原因,譬如孩子学习基础不好或学习方法不佳等。此外,我还提出小叶的父亲也要多关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失败,要经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帮助孩子重新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
小叶一个人在沙盘游戏室里玩游戏,看到我走进来,他显得有些紧张,可能是听到了妈妈和我的对话,担心我会因此而批评他。我坐下来后,小叶的目光总是闪躲,害怕和我对视,对我还有些戒备。我先从他平常喜欢做些什么等轻松的话题展开对话,缓解小叶的紧张情绪。紧接着,我问他在学校的情况如何,他摇摇头说:“不太好。”随后,小叶向我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情况。由于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还和同学讲小话,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现在任何作业都不想做,对学习越来越无所谓。我对他说:“其实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老师这么认为,你的家长也是这样认为的。虽然现在你的学习情况不太理想,但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并不是因为你偷懒,你千万不要放弃努力,相信修正了学习方法后,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接下来的咨询中,我通过商讨的方式引导小叶给自己定下了可行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帮助他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并叮嘱他遵照执行。此外,我还邀请小叶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制定对于小叶学习的奖惩机制。
针对小叶的情况,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干预:一是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小叶的家长认识到应多激励孩子,接纳孩子的失败经历,不要一味地苛责孩子,要拉进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二是对小叶增加具体的行为改正训练,小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商议孩子愿意接受的改变不良学习行为的方式,或共同探讨学习计划等,当孩子做出积极的改变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正面的鼓励。
咨询结束一个月后,我通过对小叶的回访了解到,经过家长的配合与小叶的努力,小叶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明显减少,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小叶学习习惯不良的行为表现,源于他内心的焦虑和不自信,这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小叶父亲平时工作忙,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小叶母亲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较低,亲子间缺少情感沟通,苛责多、鼓励少,再加上小叶在学校因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导致他变得越来越缺乏自信。小叶在课堂上讲小话的行为,其潜在的愿望是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根据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学龄期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努力不断取得成功并得到奖励,那么他们将以成功为荣,逐渐形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品质;反之,如果他们在学业上遭受了挫折和失败,则容易形成自卑感。
在处理类似上述案例中的问题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家长可引导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要通过正向引导与鼓励强化孩子的进步,以学习方面的改善促进孩子在人格方面的成长。与此同时,处理此类问题还可使用家庭治疗的方法,促进亲子间的和谐沟通及亲子关系的改善,助力孩子成长。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其中存在的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家庭治疗较多地用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友问题、神经症性的问题、进食障碍等。当家庭成员间有冲突,经其他治疗后无效,或在个别治疗中无法处理个人冲突,或家庭对个人治疗形成了阻碍时,可以寻求家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