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善尼坤在米东南路街道兴业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骑着三轮车穿梭于楼宇之间,车上装着是他自己制作的工具袋,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那里。
他就是有52年党龄的李振华老人,他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别人看来,他的自身经历就是这句线年,他与妻子来到了乌鲁木齐天山区生活。2011年,又搬到了米东区兴业社区居住。
春天,他在自制的长木箱和废弃的车轮胎里栽上花放在公交车站;夏天,他早早起床修剪单元门前的树木;秋天,落叶一落地,他就要去打扫;冬天,帮着环卫工扫雪。
走进他家,小小的卧室里被许多杂物填得满满当当。小到一枚螺丝钉,大到一块木板,他都要收集好。
一个小方凳、一把椅子、一个筛子、一个木箱,在他的眼里没有废品,只是用错了地方的宝贝。
在小区里,谁见了他,都会问一声好。这家的水龙头坏了他去修;那家的菜刀钝了请他过去磨。不管大事小事,他都乐此不疲。
他说:“人要时刻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挥霍浪费不代表富裕,勤俭节约也不是贫穷,精神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我的父亲公私分明,从来不拿公家一分一毫。”李振华说,父亲的一身正义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他。
管粮食、护林木、无线电收发、档案管理……无论什么工作,他都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好。
一次下班路上,有个老太太像是有急事似的在沙土路上快速地走着。李振华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老太太的儿子在十几公里外的连队生病了,他立刻把老太太扶到自己的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走了十几公里,却忘了早上出门时答应爱人下班修理自家土炉子的事。
像这样的事不知发生过多少,那个年代,他的活儿总是干得又快又好。他盘的炉灶、砌的火墙,不但火力旺势,且美观耐用。
入冬时节,李振华总是忙得不亦乐乎。有些人家过意不去,给他送些东西,他全都退了回去。他说:“别人觉得我辛苦,但我却是快乐的。”
李振华反驳说:“我让给别人,一方面因为别人工作比我优秀,生活比我困难,另一方面我是员,要起带头表率作用。”
2012年,他还和爱人张凤英一起签署了捐献遗体协议。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更多地为人民服务!”
兴业社区工作人员唐玉花说:“李振华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我们身为基层工作者要向他学习,时刻铭记党的教导和人民的嘱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