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百利怎么样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怎么办?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叛逆起来家长不好拿捏……5月13日晚,武汉市育才小学《育才讲坛·家校共育》大课堂首次与学生家长见面,邀请湖北省新锐班主任、武汉市十佳班主任高婷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专委会委员、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潘兰,围绕“大国之治,小家之事”这一主题,从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入,针对不同学段家长提出的个性问题展开互动交流。
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直播中,潘兰首先从国家支持、法律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协同等四个方面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小家之事,大国之治。”潘兰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尤其是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等内容,对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相互配合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于家长们的提问,潘兰分享了一个真实的场景:有一次,她在一群初一学生中做调查,请他们用一个词去形容“家”的感受。令她大感意外的是,几乎有一大半的孩子想到的词居然是:冷漠、冷清、没意思。其中,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告诉她:自己的家庭条件很优渥,但他并不觉得家庭很温暖。从自己记事起,爸爸妈妈就是各忙各的,厨房里永远是阿姨在炒菜的背影,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很大的客厅里,周边都是乐高等各种高档玩具,可他并不觉得有意思,反而只觉冰冷。一家人坐在饭桌上,爸妈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今天作业怎么样”“你最近学习怎么样”……
“家长与其说教,不如先学习如何倾听。”潘兰说,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好管教、拿捏的家长,不妨回过头问问自己:为什么孩子们小时候话特别多,长大后就不愿跟爸妈多说话了?我们跟孩子在构建关系的时候,每天说的话是不是有营养?她认为亲子之间的沟通,第一个关键词叫有效倾听。大自然造物很神奇,给人类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告诉我们听的时候要比说的时候多。听的过程中,要关照彼此的眼神,让孩子感受到此时此刻“我被看见了,我被懂得了,我是被爱着的”。
说到情绪的管理,潘兰给家长们的建议就是真实。她说,曾经有很多专家告诫家长不要把工作中、社交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中,转嫁给孩子。其实,专家的观点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家长片面理解,过于苛求自己。比如:有些家长就逼着自己每天进门前倒吸一口气,带着笑容回家。她觉得大可不必,家长也好孩子也好,要活成更真实的样子。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进而加以调节,而许多孩子就是在基于看家长如何处理情绪问题时,学会情绪管理。
“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家校共育’的平台,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育才小学树人校区一(1)班学生齐修远的家长说,潘老师讲得很真诚,并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是分享了亲身经历,让她感同身受,也促使她有所思考,在这条陪跑的道路上,家长和孩子是需要共同成长的;在这段成长的旅途中,家的温暖是打败困难的制胜法宝。
“比起操控者,我更愿做一位陪伴者、帮助者。我想做一个温暖的妈妈,就像土壤一样,平静而真实,默默滋养我的孩子,让他茁壮成长!”树人校区二(11)班学生梅鑫淼的家长表示,通过“育才讲坛?家校共育”讲座,了解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内容,更为家长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理清了方向。她深知培育孩子需要父母日积月累的点滴灌溉。相信每一位妈妈都想培育出优秀的好孩子来,她理解的优秀应该是不偏激、不功利、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的,不苛求孩子完美无缺样样都好,只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身体强壮、身心健康的快乐孩子,享受学习而不是应付学习,懂得欣赏别人也更相信自己。
三(3)班学生付钰涵的妈妈说,直播时间不长,内容却很丰富,叫人意犹未尽。主播老师的娓娓道来,让她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目标、方法等有了更深了解。其中几个观点令她印象深刻:“家庭教育要有的放矢”“家庭劳动要培养孩子适当承责”“与孩子沟通首先要有效倾听,要先表扬后提建议”“懒妈养勤娃,家长也要适时装傻充愣”等等,观点很新颖,很多困惑得到了解答,她也更有方向、更有信心把孩子教育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六年级学生简文涛的家长留言称,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们平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同志就《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市教育局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修改版)征求意见的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