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冰甲,在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两年前她就可以退休了,但她自愿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今年春节她本来应该休假,但疫情发生后,有多年传染病管理经验的她第一时间就返回岗位,投身到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百忙之中,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同在医院检验科的女儿钟源,女儿本来可以在家陪孩子,但也跟着母亲主动返回了岗位。每次经过检验科,赵永彬就会忍不住在窗外驻足片刻,看一看在窗内忙碌的女儿,就算一句话也不说,她也能感觉安心不少。
春节前,刘祚睿怎么也想不到,今年与妈妈的合照会是在高速路口拍的,还是带着口罩看不到脸的那种。但对她来说,这绝对是最值得珍藏的一张照片,因为她终于能像妈妈一样,穿着白大褂保护别人的生命健康了。
不到20岁的刘祚睿其实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大一学生,虽然没什么工作经验,但疫情发生后她却积极申请成为一名医疗防疫志愿者,与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一起,在绕城高速成龙路口开展预检防疫工作。上岗前,妈妈王利航对她进行了严格的考核,直到确认她能做好所有细节才允许她去,“真的感觉就像送她去上战场,我害怕她出现失误,对她的要求就不免严苛了些。”
这张照片其实也算“母子合照”了,只不过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黄燕春已经怀孕七个月,这个春节原本她可以好好休息的,但疫情发生后,她仍然坚持返回了岗位,挺着大肚子与同事并肩作战。
作为微生物专业组组长,她每天要面对数十张涂片、上百个平板,其中不乏来自呼吸科、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的标本。大家都很担心她和肚子里的孩子,但她却比别人更坚强,“我是医务工作者,也是员,就应该冲锋在前,我的孩子能和我一起战斗,以后TA也会更坚强的。”
“爸,你要注意身体,记得吃血压药,记得戴口罩哈。”清晨,陈秋穗与父亲陈国文在家门口互相道别,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
父亲陈国文是洛带卫生院中医科的一名医生,每天都有很多“老病号”找他做针灸、推拿等,很忙!女儿陈秋穗是龙泉驿区急救指挥中心一名调度员,每天都要接到很多求救的生命热线,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接到的咨询和求救电话比平常多了许多,也很忙!
“魏主任,呼吸内科需要医生支援。”“魏主任,新收一疑似病例,请指示。”“魏主任,病人需要转运。”……每天,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魏大成穿梭在各病房和茶店集中收治点之间,连续十几天早出晚归,连妻子都难得见他一面。
在医院安防科工作的儿子曹鑫联跟他一样,一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父子俩虽然同在一栋楼,但因各自岗位不同,反而很难碰上面。魏大成勉励儿子:“你的任务是保障医院工作秩序安全,我的任务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现在忘掉其他事,把‘安全’二字牢牢记在心里。”
刘东是柏合街道免疫规化科负责人,疫情发生后,他分别在预检分诊、应急行政值班、留观点24小时值班等岗位轮班。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观察隔离的川峰酒店值班时,他不仅要为密切接触者送餐、测体温,还要仔细询问了解每个人的健康状况。
他的儿子刘一是社区卫生站基层卫生工作者,参加工作才一年半,从未经历过这种大阵仗。但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勇敢面对疫情,每天坚持到返乡群众和疑似人员家里测体温、填报表,“我们都想这次疫情尽快平息,但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的汤太清,今年56岁。她的儿子叶骏是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普外科医师,正在华西医院进修;儿媳刘雨荷是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医师,刚刚休完产假。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一家可说是全家上阵了,都在一线个月大的孩子没人照顾,只能托付给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