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柳原标题:【家庭教育】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优秀的父母都这么做,快收藏!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2022年1月1日至1月20日,山东教育电视台《同一堂课》节目将陆续播出20期家庭教育促进法系列节目,邀请教育专家全方位解读政策,让家长明确什么是家庭责任,带家长辨别家庭教育的误区,回归家庭责任,让家长与孩子携手前行,一起成长,共创美好末来。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副校长尹延红与我们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的相关话题。
1. 严有度。严格一旦过了度,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和认可,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因为缺爱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严格应该有度,没有节制的严格只会矫枉过正,父母把自己的角度强加给孩子,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最后只会适得其反。适度的约束,在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及时严肃指正,告诉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严有则。父母得有一套自己的规则,这是父母和孩子需要具备的契约精神。规则的建立,是为了父母和孩子都能遵守,也是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告诉孩子说到就要做到,不能任由双方随意更改规则,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父母威信的建立,反而成了错误示范。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建立规则,也可以根据自身家庭情况酌情考量。
主要指亲子关系要成为朋友关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渴望向父母倾诉,并且从中得到父母的关爱与帮助。
1. 心要宽。把心放宽,给孩子空间,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的保护伞,而不是枷锁。
2. 情要宽。一切的原则都基于情感,不管是讲原则还是讲道理,都是基于爱与情感。对孩子的管教和放任都不能太死板,事事限制,这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只会渐行渐远。孩子需要被尊重、认可、重视和信任,父母要注意情绪的收放、情感的交流,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1. 用眼睛观察。父母应该养成多用眼睛和耳朵,少用嘴巴与孩子沟通的好习惯。随时注意生活中孩子的面部表情、言谈举止,这样有利于真实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交流,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2. 用真心倾听。当孩子想要表达看法或感受时,父母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全神贯注听,从而使孩子产生自己被父母重视的喜悦。眼神接触是沟通必不可少的,适时地给予回应或支持会与孩子的关系更接近。
3. 用角色扮演来思考。父母可以换位思考,扮演孩子的角色,就会明白孩子的表现是怎样的,这会让彼此的感受更为接近,从而明白该如何对待孩子。
4. 用欣赏的语言来赞美。父母要不失时机地与孩子聊天,不要等到孩子做错事时才开始用严厉的话语来指责他,平时更要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鼓励。其实,恰如其分的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应该首先欣赏孩子做事的勇气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再就事论事,帮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意见或建议,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能力。
5. 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当父母与孩子遇到问题意见不一时,多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意见,针对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不是要用责备的口吻,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孩子会十分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父母本身有过错,应主动向孩子表达歉意,以化解误会,从而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