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vs狂野大自然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那么,今后家长该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子女?做不到“依法带娃”又会有什么后果?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昆明铁路运输法院立案庭法官朱珉娴。
朱珉娴: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该法适用于妇女孕期和未成年人从婴幼儿时期到幼儿园、中小学的整个成长阶段。
根据该法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这也是国家要用法律来规定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因。”
朱珉娴: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以下事项:一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二要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要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四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朱珉娴: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很重要。父母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问:现在不少父母会给孩子报很多课外兴趣班,导致孩子没有时间好好玩耍休息,这样合适吗?
朱珉娴:这样当然是不合适的。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所以家长们要注意,过度“鸡娃”(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不可取,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同样重要。
朱珉娴: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社会将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包括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网络课程,提供公益性家庭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落实“双减”政策,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帮扶,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朱珉娴: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
朱珉娴:首先,家长要注意,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发现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或者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监护人予以训诫,并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有其他侵害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儿子目前上小学,我们对他的教育属于放养式教育。”柏先生说。他所说的放养式教育,是孩子在学校里把老师教的课程学好、布置的作业做完,这样就可以了,家长不会再额外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兴趣班。
“我儿子从小就比较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平时会给他买些书。几乎不会给他报班补课,而是希望他多到室外活动,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柏先生说。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他们会给孩子报英语补习班,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岁,之前给她报过一个开发、强化记忆的训练班和一个英语补习班。但上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就没有再上了。”李女士说,之所以给孩子报班,是希望孩子能提前学会一些学习技巧和知识,能做到高效学习。
市民倪女士说,她之前就关注过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有些内容印象较为深刻。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我觉得有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信息良莠不齐,成年人都很难判断,更何况是小孩。现在,各类网络平台很多,上网的渠道也很多,除游戏平台外,还有各类直播平台。如果孩子沉迷于这些方面,家长单方面很难有效管控,所以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整顿力度。”倪女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