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性阁交通工具中俄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越来越紧密,从最初的石油合作到如今的天然气输送,已经形成了多个管道交汇的状况。
最近,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对外正式宣布全线公里,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已于2022年完成,第二期和第三期于2023年在建。
这条管道将为我国的东三省以及京津冀等地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以满足13000万户家庭的需求。
此管道的东段起点是俄罗斯亚马尔半岛,西段起点是西西伯利亚区,沿途所经过的俄罗斯城市有哪些图瓦、奥伦堡等等,在西伯利亚力量1号下游地区与“西线天然气管道”连接。
自2018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定量供应我国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前五年每年定量供应200亿立方米,此后每年定量供应500亿立方米。
因为“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最初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要经过蒙古这条路线,后来随着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需求量逐渐上涨,所以中俄双方对之后的一些产品进行了重新签署,其中对这条东西线西段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经过了多番讨论后最终决定这段路径要经过蒙古国。
“西伯利亚力量2号”工程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东段工程、西段工程、蒙古段工程以及海监分输站和切换装置。
为了保证这条管道运输通畅,在蒙古这段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西段采取了U形轨道方式对其进行了强化,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四个10万立方米调压容器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而蒙古段也配备有两个调压站,以此确保各个设施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而不同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并没有选择经过蒙古国,而是选择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直接穿过黑龙江流域进入中国,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在这两条管道进行建设的时候,“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出现,后来又陆续有两个大型项目计划在2020年之前推进,但是没有经过蒙古国的同意,这样这两个项目就会更加容易推进。
整体来看,自从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就天然气贸易达成协议以来,双方的贸易量一直呈持续增长状态。
到如今这个巨大的工程告一段落,也将有利于未来双方在能源领域进一步深耕细作,把更多利益留给国内,为双方经济双赢带来更积极的影响作用。
可以说我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非常糟糕的渊源,而如今经贸往来的密切更让两国互为唇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着更深地联系。
一般来说,一项工程在国内运作足够顺利之后,针对周边国家往往会考虑到各种可能性,比如说在环境适宜性、载物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接下来的推进做好充分准备。
更会考虑评估一下周围国家能否按时完成建造,以及是否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干扰等,都必须考虑进去,可见,想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建设并非易事!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地缘政治关系以及相关利益运营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必然会给周边国家带来更加复杂和艰巨的任务挑战,所以对于新型项目方面,情况也要更加复杂才能处理妥当。
中俄双赢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紧密的问题,尤其是在如今全球经济波动及环境变化加剧的时候,这种合作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曾几何时,中俄双方在能源方面已经通过多种管道实现了这一目标,目前正在积极开发更大型产品,从而继续推进该计划。
这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方式,更代表着我们共同迈向未来的新前景,同时还将发挥出我们思维中更多的新空间,为新形式带来新的可能性。
如今,在中俄双方面临更具挑战性的条件下,通过合作不断深入,可以有效提高解决全球性问题过程中的能力和效率。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欧洲面临着前所未有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尤其是在德国,如果想要保留德国优质汽车产业,就无法回避使用原油这一关键问题。德国汽车产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关乎着数百万人的就业机会以及家庭生计,同样也关乎着德国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国家发展水平。
然而原油作为生产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供应不足或者价格飞涨势必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大萧条后果。
如果市场上只有中国日益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那么德国不仅会丢掉自家的刀把,还给他人做了嫁衣!
目前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型产品正在进入欧洲市场,如果欧洲市场缺乏稳定且低成本的能源供应,那么中国产品将会迎来新机遇,为我们国家带来额外的优势。
这种现象也归根于欧洲所面临的自身问题,由于当地的资源逐渐枯竭,他们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寻找帮助,但是供应又太贵,将大势所趋扼杀在摇篮中。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竣工,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俄罗斯,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