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山·实践】乌鲁木齐第一小学师生同上“科学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2 20:02:05 | 【字体:小 大】 |
网站运营手册“机器人已经在工业、航天领域中得到应用。”5月23日下午,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明德校区)五年级(1)班学生正在上一堂特殊的科学课,讲课的是北京景山学校退休教师、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沙有威,他耐心讲解关于机器人的科普知识。
北京景山学校退休教师、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沙有威正在讲解关于机器人的科普知识。
近日,由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启迪义教”项目新疆站在乌鲁木齐启动,向新疆6所中小学捐赠机器人套件80套,无人机飞行套装器材48套,科普读物800本,3D打印机16套等共近千件科普器材和价值26万元的儿童科普教具,帮助学校完善信息科技教学的配套设施,活动首站走进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明德校区)。
课堂上,来自中国电子学会的科普志愿者先后介绍了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科普知识,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不时举手提问。
据了解,沙有威11年前从北京景山学校退休后,便开始了自驾义教的行程,车里装满了上课时需要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奔赴祖国各地给孩子们上课。后来他的义举得到了中国电子学会的支持,接过了义教的接力棒,并向各地捐赠科普设备。
当日,沙有威还结合自身经验,围绕“如何讲好信息技术课”主题,为天山区各校的科技、信息教师上了一堂课。
市第一小学(明德校区)信息技术教师麦麦提·奥布力喀斯木说,今后会在课程中融入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组做任务,认真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这次给我们捐赠的3D打印机、无人机和机器人,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些科技项目。”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 朱永校介绍,学校也将在科技课程规划和顶层设计上拓宽思路,在校内开展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课程,用3-5年的时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