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克尼斯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QS世界大学排行榜连续四年进入全球前500,
18个学科登上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8个学科进入榜单前100,其中冶金工程世界第一。
新增人工智能(全国首批35所高校之一)、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储能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智能感知工程等新兴专业。
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6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21年,共申请专利10875项,授权专利7002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82项。
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9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2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构建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吕昭平教授团队2017、2018连续两年发表《 Nature 》。2018年,2个牵头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并列全国第一。
学校本科生深造率近60%,其中保研比例超2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竞争力排名稳居全国前30。
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到北京钢铁学院,再到北京科技大学,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息。
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4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宝武、北汽、河钢、中铝、一重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世界第一台弧形连铸机、第一台完全国产化机器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第一台工业性电渣熔炉装置、第一台大型电渣炉、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蒸汽发生器生产线……每一个“第一”都是专属于北科人的荣耀。
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连续6年出任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的刘峰,是北科大矿机专业1979级校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北京科技大学韩静涛教授团队制造的大型展开系统“机械臂”随嫦娥四号飞赴月球,开启人类的首次月背之旅。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这个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建筑背后也有2016届北科校友雷素素的身影。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总承包部科技中心主任,亲眼见证了北京南六环开外一片荒地上这个“奇迹”的诞生。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踏上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北京科技大学韩静涛教授科研团队制造的“航天器展开系统弹性伸杆机构”再一次随队出征,继续参与书写中国航天的辉煌篇章。
北科大2007级校友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中摘得金牌,这是中国在奥运会铅球项目中第一次荣获冠军。
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突击队,关键时期第一时间投身入境进京人员新国展集散点,为首都防疫工作筑牢“第一道防线
,为团队平稳运行和赛事胜利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五棵松体育中心“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赛事赢得世界赞誉。我爱您,
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25
这里有一群热爱运动的伙伴,在第58届首都高校田径远动会中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鼎”,饱经风霜,依然屹立,立着的不仅是鼎,更是小贝壳们求实鼎新的信念。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