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单反相机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十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其中,广东省拿下多个第一。总人口数第一、60岁以下年轻人口第一、男性人口占比第一。
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见下图)
人口总数最多,且年轻人口最多,说明存在住房需求,如果你的房子在广东,未来大概率是不愁没人接手的。
数据显示,广东60岁以下的年轻人口最多,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广东的城市活力最强。但可能暴露的问题则是,教育、交通、医疗资源的紧缺。
在性别分布上,北京、上海男女比例趋向平均,而广东的男女比例存在较大的失衡。广东的男性占比排全国第一,男多女少,意味着未来该地区的生育率可能会下降。
从教育分布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天津、内蒙古、辽宁等地,在受教育程度上,明显呈现北强、南弱的情况。这也侧面说明,高素质人才仍然在北京、上海等地扎堆。
从受教育年限上看,最高的城市为北京,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而在这次普查中,广东有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就业岗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北京、上海的蓝领型的劳动力缺乏,将进一步失衡,也就是说,服务性行业、人力和人工将会更贵。
人口持续向沿海地区流动,珠三角,五大城市群的人口流入率显著提高。这些地区对人口的虹吸力度增强,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购买力来消化这些地区的房产。
大城市的房价还有没有上涨空间? 小城市的房价还能撑多久?要看你所在的城市,是否处于人口流入大省。以上这些具有超强人口吸引力的城市,中心城市及周边卫星城市(乡镇),在房价上也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同时,人口的流入也会带来隐患问题,例如,在人口流入的大省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加剧紧张。而在老龄化严重的地区,例如长三角和东北等地,养老院等配套是否足够。
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东北地区的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正在逐渐减少。没有人口的支撑,东北的房子将进一步贬值。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与2010年相比,0 — 14岁上升1.35个百分点、15 — 59岁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说明,我国的城乡差距在进一步缩小,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周边乡镇都会逐渐成为接替城市人口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人口集中的一线城市(广州、深圳、苏州、杭州、等地)周边的近郊、乡镇房价将持续上涨。
总之,全国人口的减少对于房价长远来看无疑是利空,但大城市的人口持续增长却是楼市持久稳健的一大利多。
人口红利要辩证地看,未来在房子这件事上。广东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商品房仍然会稳健上涨,而租赁房产、租售同权等保障性住房,也会成为新的趋势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