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的尾巴196中国著名画家、雕塑家袁熙坤以艺术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如为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画像。
2.袁熙坤的水墨肖像画和雕塑作品曾在外交场合大放异彩,如为北京申奥做贡献,发起全球信函邀请国际政要支持。
3.除此之外,袁熙坤还创作了女娲补天雕塑,呼吁全世界反思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创伤,该雕塑被安放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维也纳总部。
4.袁熙坤荣获联合国首次授予“环保艺术大师”称号,表示要用艺术回报大自然。
视觉艺术,是最直观生动的世界通用语言。一幅画像,能定格最精彩的瞬间;一尊雕塑,能凝固最永恒的精神。艺术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和刻刀跨越时空的阻隔,打破语言的藩篱,记录大千世界,开启对话窗口。
以文载道、以艺通心,我国著名画家、雕塑家袁熙坤就是这样一位文化使者。他的作品曾经远渡重洋,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坐落在北京朝阳公园的金台艺术馆,展出着袁熙坤毕生的创作心血,成为城市中一处别致的风景。而其中有一组水墨肖像画,记录着百余位国际名人的风姿。基辛格、曼德拉、克林顿等这些扬名世界的人物,都被袁老用一支来自东方的毛笔,刻画在了宣纸之上,其中就有他所崇拜的“古巴国父”菲德尔·卡斯特罗。
2000年,在艺术界已有名气的袁熙坤在时任中国驻古巴大使王成家的鼎力支持下,远赴古巴为卡斯特罗画像。见面的时间弥足珍贵,他还没倒过来时差,就获得了进入古巴革命宫的机会,近距离为卡斯特罗画像。身处重要的外交场合,方寸之间、落笔之处都不可以有丝毫闪失。最终,袁老画下了卡斯特罗的侧脸,睿智、坚毅、依然敢于斗争,而卡斯特罗看到画像之后,则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袁熙坤:有两个桌子宽,他坐这,我坐那,很近啊。但我一看,卡斯特罗跟我当年想的,见人有点不同了。
袁熙坤:岁月,他的两边双颊有些塌陷了,艺术就是什么?不是生活,还要拔高一点,我要九分像,一分美化的空间,把他画成各界的偶像。
正当袁熙坤用水墨肖像画,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之际,不满足于用平面塑造人物的袁熙坤,拿起了雕刻刀,一头扎进了更为立体的雕塑世界中。在金台艺术馆的小花园里,安放着不少他创作的雕塑,这些作品不仅是放在展馆的艺术品,也总在促进外交事业、见证国家发展的时候挺身而出。
2001年,经历过一次申奥失败的中国再一次来到申奥关键时刻。袁熙坤一直想在表决前夕为北京申奥做一点贡献。凭借着为国际名人画像和塑像积累下的友谊,袁老向全球发出的信函足足七十多封,收到回应四十多封。
王宁:您一个民间的艺术家,给这些国际政要写这种邀请的时候,心里没有一点点忐忑吗?
袁熙坤:我的自由度,是人家对我的需要度。酒是每个人优缺点的放大剂,我优点多,我敢放大一下,我是放大了,没有说是不回信的,而且四十来封。
十分感谢你为我画的像,这幅杰作会挂在我的办公室,供所有人欣赏,关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事,我想我的心与你同在,我祝愿中国在这一次重要的申办中,取得圆满成功。
王宁:这是斯洛文尼亚总统,“祝愿你们的首都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我相信北京一定能出色地承办这届盛会。”智利总统、葡萄牙总统、安哥拉总统、意大利总统……
“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这句亚里士多德尊重现实和自然的名言常常被袁熙坤提及。袁老的艺术世界并非高悬楼阁,我们总能在他精湛的艺术表达中找到对现实的关照。漫步在纽约曼哈顿的河边,自由女神的火把点燃了袁熙坤的灵感。他想,作为一个环保人士,他应该塑一尊跨越时空的、超越国界的、具有永恒美丽的中国女神——这就是女娲补天雕塑。
面对工业文明给大自然带来的创伤,袁老决心用艺术来号召全世界进行反思。女娲补天雕塑很快引起了马尔代夫总统的关注,并在这座饱受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的美丽岛国触动千余名观众的心。最终这尊雕塑被安放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维也纳总部。同年,袁老获联合国首次授予“环保艺术大师”称号。
王宁:天蓝的事您管了,水绿的事您也管。会不会有人说,这不是艺术家该管的事?
袁熙坤:一切艺术与宗教,都是自然的附属,都该管,都应该的,而且艺术家很敏锐。
袁熙坤:我要用动手能力,感恩这块大自然,给予我这一切,要转过去。就是今生今世,就要去回报它们,趁着我还有体力精力的时候、健康的时候,去回报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