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中的中国故事》讲座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16 19:41:32 | 【字体:小 大】 |
高干子弟逗娇妻7月12日晚, “中国故事”讲座之《艺术中的中国故事》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这是中心今年举办的第三场“中国故事”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波教授为主讲嘉宾,40多位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德友人参加了活动。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孙勤航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故事”系列讲座是中心推出的文化品牌活动,中心邀请知名专家向德国民众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以及讲述中欧文化交流的故事,以推动中德人文对话、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孙主任介绍,刘波教授作为艺术史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长年致力于研究宋元绘画鉴赏、古典诗文以及佛教壁画、画像、墓葬壁画等,造诣深厚,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和著作,举办了多次美术作品展览。刘教授也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经常到国外讲学。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用艺术作为语言,以文化作为桥梁,在中国故事中探讨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和互鉴,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深度交融和共同发展。
刘波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季札挂剑”“伯牙与钟子期”及经典艺术作品《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兰亭雅集图》《雪夜访戴图》等入手,用流利的英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忠烈观、义利观、尚贤观等思想娓娓道来,阐释了“讲信修睦”“重义轻利”等儒家思想所蕴含的道理。此外,刘波教授还与大家一同鉴赏了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书法、石窟造像等艺术作品,并详细分析了其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历史故事及美学理念。
现场观众跟随主讲人系统、专业的讲解走近中国艺术,在故事中开启中国文化探索之旅。在互动提问环节,观众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有的观众对中国画的构图抱有兴趣,询问中西方画作构图方式的异同;有的观众好奇中国古典书画作品的年代断定方法,想了解古画年代主要靠人工鉴别还是靠技术手段确定;有的观众对书画作品的印章及落款产生了兴趣;有的观众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与刘教授讲座中提到的《雪夜访戴图》做比较,询问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区别;有的观众提问中国古典画作对刘教授个人现代创作作品的影响;有的观众询问中国古诗词有没有吟诵的习惯,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刘波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中国艺术的虚与实、古典诗词的发音及吟诵等做了进一步的讲解,当场即兴为听众古音吟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秋兴八首》等名篇,引来观众掌声不断,讲座在友好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中心多举办这类精彩的艺术讲座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