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夏流行屈原长身鹤立、满目悲凉,带着对楚国的满腔热爱与对高洁情操的坚守,牵引着观众的思绪走进他救国图存的伟大逆行……
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在这里汇聚、碰撞,上演了一幕幕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
屈原: 得罪几百个贵胄, 不负千千万万楚国的庶民。 我纵使身 处绝境, 即使九死也绝不后悔 ……
帷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仙境。著名戏剧、影视剧演员王洛勇饰演的屈原一袭白衣,在丛林中畅快吟唱。
当屈原意识到这是楚怀王的魂魄时,他直言不讳,做出了“虽命运悲惨,然内心要高洁,品行不可低下”的客观评价。
“好久好久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诗一样的语句、彩云一样的想象,那样的通透、真诚。我的心里,还真是有点想念呐!”
那时候,两人还是年轻的模样,像朋友一样分享着诗歌。但也很明显,两人在政治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主张。
楚怀王讲究“平衡”,而屈原提议变法,“得罪几百个贵胄,不负千千万万楚国的庶民。我纵使身处绝境,即使九死也绝不后悔……”
楚怀王拿这位“固执”的朋友无可奈何,只留下了一句“屈原,寡人不愿你死”。
这里,著名戏剧、影视剧演员王一楠饰演的郑袖借山野蛮女、借“纯粹”“明媚”“大胆”等词语表达了对屈原诗歌的欣赏。
交流中,屈原直言对诗歌的喜爱,“使用比喻,似乎能够把所描绘的事情说得更生动,更容易明白。这就是诗歌的妙处啊”!
但也正是这次对话,让郑袖站到了屈原的对立面,为后面曲折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随后是张仪与晋大夫合谋、朝堂上两派争辩。场景在变化,背景却是一成不变的昏暗,暗喻权贵小人浑浊的内心,以及屈原内心难以言说的苦楚。
屈原失败了、被流放了,但他依然用坚定的信仰,给了对手狠狠一击。就连诡辩善谋、纵横反覆的张仪也不得不承认:“精神不可能被放逐,思想也永远不会被消灭”!
流放前,屈原与楚怀王有过一次深入交流。这段戏里,著名戏剧、影视剧演员郝平借助语调、动作等,将楚怀王顽童的个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楚怀王和我印象中的楚怀王很不一样。”汉川酷娃舞蹈艺术团教务罗曼说,过去的很多作品里,楚怀王只是作为背景人物出现,形象非常模糊。这一次,人物变得立体、丰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生于楚、长于楚,这里是我的邦国,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的主张就是能让楚国平安强盛。只要我一息尚存,就绝不会离开我的楚国”……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越唱越激昂,就连背景画面上那棵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橘树,也一改颓势,变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楚怀王心急如焚,即使知道赴秦凶多吉少,也毅然前往,希望为楚国再争取一点时间。
“我不愿意你死!”这句屈原劝说楚怀王的呐喊,与第一篇章中楚怀王劝说屈原的话语遥相呼应,烘托出浓郁的悲剧色彩。
楚怀王的离去并没能改变楚国的命运。当秦国的利剑穿破楚国的大门,将士无力抵抗、倒在了血泊里;百姓流离失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曾经反对屈原的贵族终于觉醒,“楚国早就烂在根子里了”。
生命最后的时光,屈原有过一段漫长的迷茫期。他问天体宇宙、问日月星辰、问神明圣贤……心中的愤懑、不解一览无余。
在这段取材于《天问》的长篇独白里,王洛勇贡献了精湛的演技。他用轻盈的身姿、流畅的台词、饱满的情绪,带领观众走进了屈原五光十色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屈原那个演员演得真好,生动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让我更加钦佩屈原了。”武汉音乐学院教授王丽君说,这部剧以爱国为主线,主题非常明确,表现手法上也充盈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激荡人心。
肉体已经陨灭,但精神得到了超脱,舞台也明亮起来。最炽热的红,彰显着屈原精神蕴涵的顽强生命力,令人血脉偾张、激动不已。
最后,屈原与国殇战士齐声高呼:“信仰超越生与死。我们一起向前,向前!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