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读这是一个考验默契和知识储备量的游戏,千人千面,不同人眼中的事物各不相同,这个游戏可以锻炼画画小朋友的勇气和思考能力,也能拉近所有活动参与者的关系。
注:人多人少都可以玩,人少玩的次数多一些,人多每人一次就差不多,主持人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安排游戏规则。
玩法:准备白纸或白板、黑板,小朋友先把自己想要画的东西告诉主持人,主持人接收到后,小朋友开始画画,其他小朋友在底下猜,等他画好后,主持人维持秩序让大家有序猜答。回答和主持人得到答案一直即猜对,可获得小红花奖励。
考验反应能力、协作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的小游戏,小朋友们在收获乐趣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些团队协作的启发,生活中更加友爱同学,关心朋友。
注:人多人少都可以玩,人少玩的时间短,次数不要超过3次,人多大家一起玩更有意思一些,更容易找到共性!
玩法:所有活动参与者围成一个圈或者一个有意义的形状,但要保证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位,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物品(球、帽子、玩偶等)相邻三人颜色不一样或者物品不重复。
主持人发布指令(顺时针传递、逆时针传递,传给左边那个人、传给右边那个人)喊开始后音乐起,大家开始传递手中的物品,跟着主持人喊“快…快…快……快.快.快……”不同的节奏传递物品,没有接到球视为传递失败。需接受惩罚。
玩法升级:左右互换传递物品,依旧是按照主持人的口令来传递“左、左、右、右、左左左……右右右……”
萝卜蹲是特别烘托气氛的一个室内小游戏,主要考察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想一个称呼,所有人都想好名字并报给主持人后游戏正式开始。
注:这个游戏最少要5个人玩,人太少了不适合,超过10个人可以分组玩,小孩子的记忆力有限,那么多人的昵称不一定记得住。
玩法:5~10人一组,每个人想一个昵称(自己记得牢,别人记不住那种),所有人都介绍好自己的昵称后,主持人可喊出游戏口号“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番薯蹲!”谁是番薯就可以接着传递了。这个游戏既反复回弹,叫到超过5秒没反应,或者是口号喊完想不出下一位的昵称都判输,战到最后一位即胜利者。
玩法升级:主持人可以要求昵称是几个字以上的。可以适当加点儿计时小工具,铜锣或者哨子。
这是一个群体的游戏,首先,蒙上其中一个孩子的眼睛,让他做蝙蝠了。其他的小朋友都是等待被抓的“小昆虫”。
“蝙蝠”每次叫“哔哔”之后,其余的“昆虫”都必须回应“卟兹卟兹”,并不断地围着“蝙蝠”转圈。“蝙蝠”根据“昆虫”的声音来抓它们。
小朋友能从这个游戏中学习社交原理,例如:遵循指令,并且轮流做事。此外,你还能从中告诉宝宝关于动物学的东西——蝙蝠就是利用声音定位的方式来在一片漆黑之中寻找猎物。
上网查查,宝宝的动物玩具(例如:长颈鹿公仔)在现实生活中究竟长多高。用粉笔画一条线。然后,告诉你宝宝,这只动物(如:长颈鹿)究竟有多大(19尺),然后让宝宝走19步,他一边走,你一边在旁数数。
这是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让宝宝知道什么是最高,最矮的动物。用这种方式来学数字,能够让宝宝更容易吸收,此外,在这个过程,宝宝孩子还在学习对比和图形。
游戏玩法:用胶带或绳子挂上铃铛,当作“警戒线”,错落地制造一些“难关”,让孩子尝试不触碰“警戒线”顺利通过。
指导要点: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绳子和铃铛的位置。过线时,引导孩子注意保持身体平稳。
游戏玩法:用胶带在门上或两个较大的物体之间贴出轨迹若干,让孩子尝试将报纸揉成纸球,看看如何能让纸球通过障碍物扔向前方而不被胶带粘住。
指导要点:引导孩子将报纸揉成纸球,锻炼手部力量。游戏中,引导孩子探索投掷纸球而不被胶带粘住的技巧。
游戏玩法:用胶带在地上贴出两个“赛道”,让孩子沿着“赛道”用吸管吹小球,看谁的球先到终点。可以适当制造一些弯道增加难度;如果难度太大,还可以把工具换成小勺子,更易操作。
游戏玩法:一个人在桌子的一边吹乒乓球,另一个人在桌子对面用纸杯接球。可以限制时间,交换进行,比比看谁接到的球更多。
指导要点:游戏中引导孩子控制吹气的力气大小,观察其与乒乓球滚动速度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