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苑路55号2024年6月,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指出,“要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习站在建设致力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略高度,提出了关于党性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加强什么样的党性教育”和“怎样加强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为全党加强党性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答“为什么开展党性教育”,确立功能地位。习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要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立身,在担当作为爱岗敬业中立业,在倾听百姓心声为民办实事中立言,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中立德。习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原则以捍卫“两个确立”为政治要求,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以实现为目标指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党的干部“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开展党性教育有益于避免党员干部“走岔”或“走偏”。
回答“党性教育是什么”,阐明核心要义。习强调,“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加强政治修养是基本原则。要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把准政治方向,多从政治层面分析、研判与探寻各类关系的内在本质和根源。加强理论修养是基本内容。“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要求。改进作风修养是内在需要。要工作重心下沉,放下架子、扎根群众。既深化与人民群众的交往和情感,又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是重要标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是对党执政道德修养的集中表述,又是传统德政思想的时代回应。加强纪律修养是红线要求。习从“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的高度认识纪律建设,强调“纪律是刚性规矩”,要求必须严守“五个必须”,防止“七个有之”,强化党章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健全纪律修养监督机制。提升能力修养是关键因素。强调将“政治三力”核心要素贯穿于党性教育的全过程。
回答“党性教育症结何在”,剖析现存难题。习强调:“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表现为宗旨意识弱化和理想信念动摇。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存在政治虚无主义倾向,丧失政治立场和原则,面对风险挑战不敢亮身份、明态度,作风涣散与脱离群众,等等。表现为党内团伙、圈子文化和派性发展。极个别群体将利益交换代替党性原则、商业原则代替组织原则,严重损害党的凝聚力。表现为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与制度意识淡薄。德行修为与规矩约束相互配合、主体约束和外部监督相互促进的制度体制有待完善。表现为纪律建设和纪律教育存在问题。有人将政治纪律当成摆设,对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在认识上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对纪律规定置若罔闻,心存侥幸。
回答“如何加强党性教育”,概括科学方法。习强调,“党校要有一套检查的办法,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拿出考核检验的办法,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要做到理论积淀与实践自觉相结合。理论积淀表现为对党性教育理性认识的系统总结,实践自觉表现为党内主题教育和其他党性教育实践的显著成效。要做到政治强化与思想涵养相聚合。习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就是强调党性教育的内涵与锤炼过程的政治特性。党性教育本质上是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锻炼和改造,是思想净化过程。要做到个体修炼与集体学习相融合。习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集体学习弥补个体修炼不足,个体修炼展示集体学习成效。
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习强调,“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通过开展经常性教育不断强化党的理论学习、教育、武装工作,既是党永葆“赶考”清醒与坚定的必然要求,也是锻造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需要。两类教育形式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问题,又促进了党性教育的疾风暴雨与润物细无声相得益彰。
发挥党校党性教育主阵地作用。习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党校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因此,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综合解决党性教育“离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还有不少差距”的问题,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辩证统一。习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以辩证思维审视和分析党性教育,推动党性教育形态和格局重塑。“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领导干部是对“绝大多数”党员具有风向标作用的“关键少数”,党性教育要抓牢“关键少数”,形成示范效应。既高标准抓“关键少数”,又严要求管“绝大多数”,在辩证统一中拓宽党性教育覆盖面,深化党性教育影响力。
统筹先进典范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共同发力。习强调,“党性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讲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同时也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把一些反面典型跌入违纪违法泥坑的教训给大家说透,让大家引为镜鉴、自觉自律。”既号召全党向英雄模范、时代楷模学习,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功勋科学家黄旭华、道德模范吴天祥等;又强调狠抓违法乱纪分子,将其作为反面典型,运用警示教育基地加强教育,强化震慑警醒。
将加强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运用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着力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纪律规矩,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纪律红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点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通过专题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将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因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习强调,“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他以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为基石,创造性地建构严密、完整、兼具时代特质的党性教育理论体系,立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赋予党性教育新的时代内涵,着眼于建设使命型政党,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党性理论话语。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时代主线、营造维护优良党风以及提升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时代要求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
因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指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一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习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强调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实现自我革命。提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出了“九个以”的要求,为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提升了全党思想理论水平。习强调:“要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强化党性修养,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不断增强全党同志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在坚定信仰和为民执政中锤炼党性,在树立问题意识和大局观念中强化担当,在践行宗旨和服务人民中砥砺品行。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党性锻炼,有效避免腐化变质。
因实推进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习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性教育的重点是理论教育和党性锻炼,关键是把强化党性淬炼和法纪意识放在突出位置,难点是个体党性与党的初心使命的辩证统一。只有党员个体健康,党的肌体才能不被侵蚀,个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性教育的目的是纯洁党的队伍,要着力从政治、组织、纪律等方面淬炼崇高党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劳永逸,需要通过党性教育不断净化改造,实现素养与情操的双重洗礼。
因事明确加强党性教育的行动指南。习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强调党性教育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自觉,聚焦政治修养的根本性、理论修养的基础性、作风修养的标尺性、道德修养的内源性、纪律修养的严肃性、能力修养的必要性,教育党员对党性这一根本问题产生清醒认知。强调党性教育实践的功能地位、要素构成和路径选择,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推动群众密切关注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涵养,以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党性检验标准的彰显提供根本遵循。
(作者简介:金庭碧,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