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育儿宝典2当年轻的父母们背上行囊,经过旷日持久的筹划,终于准备展开一场旅行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遇到这样一道选择题:A. 带上身边的“ 小拖油瓶”,一家同行。B.把孩子丢给年迈的长辈照顾,自己潇洒。
选择前者,意味着继续将家庭负累背在身上,旅行的意义大打折扣;选择后者,则意味着在短暂品尝自由的欢愉后,对孩子的相思又会占据上风。这道选择题任何一种答案都包含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我没有做过细致的统计,但就微信朋友圈来看,我身边的朋友们大都选择了A。他们发布出来的照片里,镜头更多地对准了孩子,而在数年前,在镜头前的主角还是孩子的母亲。此时,孩子们的笑脸、矮小的身影,成了寄托父母浪漫主义“怀乡病”的最佳注脚,被永恒地记录下来,或者毋宁说,这些凝固的瞬息成为了父母们苦苦追寻的远方的诗意,并将成为他们未来细细咀嚼的珍贵回忆。
诗和远方,都是成人的字眼,孩子的世界只有游戏。因为尚未失去,所以无所谓珍惜;因为不操劳,所以无所谓休憩。孩子无须逃避什么,世界对他来说,全都是新的,没有苟且,没有诗,也没有远方。
聪明的父母们当然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旅行的意义一再被降格,带上孩子去旅行,只剩下一个功利主义的目的——增长见闻。这个目的顽固到无法割舍,也破坏了一切旅行之美。
2013年暑期,我与妻在欧洲游历,途经维也纳,便要去一睹“金色大厅”的芳容。走进去坐定,刹那间有回到“锦城艺术宫”的错觉,听众有八成都是携家带口的中国人,3个小时的演出,一个小时后就有半数听众昏昏欲睡了。在法国的卢浮宫,亦是如此,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询问各种艺术品的来由出处时,大多数家长只能支支吾吾地应付几句,孩子们的求知之火瞬间便被浇熄了。而对于中国的游客,欧洲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缺少中文的指引、导览。
旅行的意义无需苦思,这是因人而异的。若要欢愉,便令孩子尽兴;若要知识与见闻,便要自己做好功课;若要文明与教化,则要入乡随俗,以身作则。
当我们踌躇于眼前的苟且,意欲追寻诗和远方的时候,或许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是不是为身边的小家伙做好了准备!
“SM小童星评选”至今已播撒14年的星光与欢笑。2017年SM小童星再度启程,为让孩子们更全面地展示自己,赛事综合考察孩子们在《SM之歌》演唱、个人形象、才艺表演、童真童趣、综合表现五个方面表现。经过激烈角逐,男、女孩组各选出5名选手入围决赛,最后诞生SM小童星男、女冠军和8个小童星优秀奖。小童星将在来年受邀参加SM组织的各种演出和公益活动。除获奖学金外,夺魁小童星还会获得和爸爸或妈妈一起5天4夜菲律宾快乐游。
报名方式: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的孩子,将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等相关信息发送至即可报名。
本文为《育儿周刊》特约稿件,版权归本报和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作者和“本文来源《育儿周刊》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想分享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将我们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腾讯微博],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如果您还想浏览过去的内容,请点击育儿周刊的头像打开我们微信公众平台的[详细资料],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浏览曾经错过的内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微信,请点击[详细资料]右上角的[…],将我们[推介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