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珂为什么多数懂育儿知识的人,都在鼓励家长们“日子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其实,这真的只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这些有育儿常识的人深知,把孩子留在身边,才能更及时的引导教育孩子,避免小孩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促使其日后成为人格健全,幸福感知度较高的小孩子。
能静在做节目“婆婆和妈妈”时说,她从出生以后,就没怎么得到爸妈的爱。即使曾经感受到一点点爱,也稍纵即逝了。她是家里第七个女孩子,出生后爸爸一看又是女孩,转头就走了。
妈妈带她改嫁后,她受到过很多不公平待遇。为了生活,伊能静曾寄居在姐姐家里,她姐夫脾气很暴躁,她无处容身了。无奈之下,伊能静决定自食其力。
一路坎坷之下,伊能静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对于伊能静来说,最大的童年伤害大概就是,未曾在爸爸妈妈身边长期生活,没有感受到其他孩子的快乐童年。
节目中,“妈妈味”十足的伊能静,她的初衷只是想为别人好,却忽视了营造个人形象,忘记了该在大众面前,应先完善自己的良好人设。结果,她一心付出,心情急躁,却让观众和当事人略有厌恶感。
用力过猛的伊能静,习惯性地通过付出,对别人好的方式,寻求他人的认同。这大概源于她从小没能充分享受爸妈的爱,在安全感不足的环境中成长有关。
足见,小孩子的性格特质,跟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原生家庭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和人生。
因此,建议家长们日子再难,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否则,等待你的大多是这三种结局:
比如说,有的小孩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爷爷奶奶过度溺爱孩子,总是惯着孩子,不让孩子干活,允许孩子拖拉着写作业,从来不给孩子压力,还会给孩子超多的零用钱。这样的小孩子以后长大了,可能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或者,有的小孩寄养在亲属家里,看着同龄小孩在爸妈的关爱下成长,这孩子可能就更容易敏感,缺乏安全感,很有可能会养成较懦弱、较自闭、较自卑的性格。
还有的小孩子爸妈不在身边,没人说心里话,慢慢的越来越暴戾,遇事情爱发火,脾气很急躁,喜欢跟人抢东西,得不到就毁掉。小孩子的性格变得很偏执,没有得到良性发展,甚至存在人格缺陷。
有的家庭比较贫困,生活过得朝不保夕,爸妈就算惦记孩子,也无力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小孩子不在爸妈身边长大,跟爸妈没有及时的沟通,倘若关系维护不到位,孩子的心理就会慢慢地跟爸妈树立起围墙。
即便日后有条件生活在一起,但这些独自成长的时光中,孩子的各种感受,并没有及时跟爸妈分享,亲子关系也很难很亲密无间。
小孩子学好不容易,但学坏确实很简单。只要遇到了坏孩子,或是自我约束力不足。那么,孩子就极容易会走下坡路,自此人生走向都容易发生改变。小孩子思维能力不足,遇事可能不太考虑结果,偶尔在没有爸妈管教下,真有可能会自甘堕落,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比如,偷钱等。
爸妈一生拼搏,目的无非是希望家庭越来越富裕,孩子长大能有出息,一旦这样的理想破灭,爸妈坚持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大概的结局走向,也有一些小孩子在其他亲人或保姆的照顾下,得到了很好的早年抚养,他们不仅有着健全的人格,还学了才艺,拥有长辈的呵护和关爱,幸福指数很高。这样的小孩子在未来,也一样会很有出息。
总之,还是建议家长,日子难点不要紧,尽量把孩子留在身边吧,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好些,家长日后也不会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