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0011下载在那个需要写信才能传递消息的年代,香港传统印艺师傅操控着印刷机、通过“执字粒”出版刊物和书籍。而由此衍生的版画艺术,早在一九三○年代由南来的艺术家将其引入香港。时代发展如何影响印刷术、版画发展?香港文化博物馆现正举行“字裡图间——香港印艺”及“20/20香港版画图像艺术展”两个展览,前者展示香港活字印刷及平版石印旧时光,后者以二十组艺术品反映本地版画艺术风貌。\大公报记者 刘 毅
以往记者在博物馆观展,都会重点留意何谓焦点展品,因为它们最能凸显展览的主题及策展人想传递的信息,而今次於“20/20香港版画图像艺术展”展厅,看到的却是二十道问题、二十组版画作品。
整个展览分成“香港早期版画发展”、“香港近期版画发展”、“版画初探”及“版画再思”四个部分,展出版画作品跨越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当下,引领观者探索香港版画图像艺术的过去与现在,继而发掘版画概念及技巧的变更。
一九三○年代初,鲁迅提倡“新兴木刻运动”,主张以版画表达对国民苦难的同情,“香港早期版画发展受了鲁迅的影响。当时的艺术家以木板、刻刀刻画社会百态,并通过黑白强烈的色彩对比抒发情感。艺术家如黄新波、梁永泰等人在香港筹办人间画会藉此推动版画艺术的发展。”展览研究及筹备黄飞婷介绍道。在今次的“香港早期版画发展”部分,展出了梁永泰、杨讷维分别创作的《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和《报喜》,均以细腻刻工、强烈的黑白对比,记录景色和人物。
“六十至七十年代,本地艺术家远赴海外学艺。他们思考如何运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开拓本地版画艺术新面貌。”黄飞婷说。韩志勳曾在一九六○年代远赴海外进修,研习版画艺术,展览中出现的韩志勳版画作品《雨瞳之二》採用重叠构图,即运用几何表现方式,融入中国哲学、书法及诗词,创造出中西兼容的版画风格;梅创基更将水印木刻与水墨写生融会贯通,以乡郊景色入画,从水墨汲取版画创作灵感。
“此外,一众教育工作者如李东强等人,也在促进本地版画艺术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黄飞婷表示。踏入新时代,版画艺术又有了新的转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香港艺术家运用新科技,将版画融入不同艺术领域,他们不反对传统,而是结合传统与现代版画特色,探索发展新方向。“香港近期版画发展”重点讲述版画图像的当代故事,其中一位参展艺术家锺大富通过策劃展览鼓励年轻艺术家尝试版画创作,其今次作品《蓝调裏的涟漪》为凹版画创作,细腻刻画树梢倒影下水波纹的光影和质感。
顾名思义,版画是以“印版”印出来的画作。艺术家先构思图像,再绘画图稿、製作印版、涂抹油墨,继而将印版上的图像,用颜料转印到作品上即可完成创作。“版画初探”部分不仅向观众展示版画创作工具,更配合艺术家作品重点回答了几个有关版画的迷思,诸如“版画就是一块板?”“版画必须由艺术家亲手绘製吗?”等。
时移势易,版画家们亦要与时俱进,版画作品亦是跟时代发展而变,“版画再思”部分陈列的作品说明了可複数性存在的版画艺术,其实也可只有一幅。如Onion Peterman创作出的《Poster Poster》,因是独张街招以丝网印刷,再拼贴出缤纷街景。因色彩繁多、製作工序複杂,而令版画作品难以原样複製,成了“独幅版画”。而香港版画工作室行政总监冯浩然创作的版画作品《无题》和《沙田#1》则拓宽版画创作专用工具,以光影、时间和摄影等手法,利用菲林印製版画,捕捉刹那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