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路高升十载砥砺深耕,十年春华秋实。这十年,奈曼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秉承“传承民族文化、办好诚爱教育”的理念,以“因诚而美、为爱而行”为校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依法治校,严抓安全工作和养成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文明向上的“诚爱”校园。校外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逐步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如今的蒙小已逐渐成为一所现代化、高质量,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十年来,奈曼旗蒙古族小学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党建引领业务的原则,学校党政班子和全体教师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坚持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有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把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与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凝心聚力的作用,引导党员教师树立党员意识,增强广大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激励广大教师发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良好风尚和内在动力。2020、2021年,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旗级“最强党支部”。
学校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建机制、实考核,教育引导党员教师讲党性、重品行,带动广大教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发展。学校以每年教师节的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为抓手,以身边的感动、教师共读、师德师风个人承诺书等手段,大力开展富有实效性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德水平,促使教师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2020年,学校投入5万余元建立党建教育基地,把民族团结与日常中心工作相融合,引导师生感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校园林荫道中展示的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学校影壁墙上刻制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认识,铸牢学生的思想根基。2021年12月,学校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学校以党支部为核心,校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紧密配合,德育工作日趋系统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总结。学校开展培训、慰问、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狠抓养成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行为、学习、卫生、运动习惯以及参与劳动和社团活动的兴趣。“学党史、悟思想、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学雷锋”活动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防演练、地震演练、禁毒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2019年学校被评为“平安校园”,2019-2020年度,被评为全市优秀少先队大队。
学校高度重视师生心理健康,通过校工会、心理健康咨询等途径,全面了解师生学习生活状况,一旦发现问题,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帮助及时化解。2021年,学校被评为奈曼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十年的与时俱进,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区里,白板、电脑、多媒体投影、实验室、语音室、科技活动室配置一流,足球、篮球、羽毛球,电子琴、钢琴、马头琴应有尽有;运动区里,健康锻炼,项目齐全;生活区里,设计温馨,舒适宜人。2021年12月学校综合楼、食堂项目正式启动,进一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目前正在施工中。
以文化人,根深叶茂。文化浸润,助推着学校不断发展,十八大以来,学校确立了“因诚而美,为爱而行”的校训,立足诚爱教育,发展诚爱文化。校园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承载了我校诚爱文化理念。
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开设网球、书法、版画、合唱、舞蹈、口才、马头琴等23个学生喜欢的特色课程,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全面发展。体育课堂上,可以看到朝气活力的少年绚丽多姿的风采;科学探索课堂中,学生燃点起渴求知识的双眸,迸发出思维的火光;艺术素养课堂上,画笔沙沙,琴音袅袅,舞步轻轻……孩子们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在实践动手中收获成长。
学校文体活动丰富多样,学生在“阅读、悦读”读书节活动中,积淀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目前学校已举办十六届校园读书节;在“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绽放多彩的青春……2018年,被评为旗级“十佳阅读先进单位”。
劳动基地,彰显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坚持把劳育放在重要位置,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劳动教育特色。2013年3月,学校利用教学楼、宿舍楼前的空地,开辟了 “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种有苹果等数十种果树。按照一班一地模式,每个星期的劳动实践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除草、浇水、观察生长情况等,既获得了劳动锻炼,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增长了知识,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采摘节”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与收获的快乐。2020年,在原有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基础上,学校又开辟了一块中草药基地。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学校始终把提升教学质量摆在最为突出的战略位置。日常教学管理上,紧紧围绕减负提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上积极探索。党建名师、骨干教师、种子教师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聚焦核心素养示范教学,以生为本,呈现“双减”新政下的学思融通高效课堂;学校关注新入职教师,采取“推门听课”,及时给予青年教师指导与帮助,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助力他们提升业务水平。2018年,学校被评为旗级“学校管理先进单位”。
加强校内共享,搭建成长平台。外出参培教师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上汇报课,在全体教师或学科组内开展经验分享会,为教师搭建了校内交流平台。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与学校自2018年8月结成合作联谊学校以来,先后6次互派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两校携手共同为京蒙两地结对校搭建了有效沟通的桥梁,提升了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
立足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同步拓展阅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蒙古语口语表达能力”等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备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质量提升。在教育教学工作、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旗教体局的统筹安排下,学校与第三小学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和结对交流,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学校多次积极配合上级,开展统编教材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动了教师专业深度发展;同时优化了师资配置结构,促进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发展。2021年,在全区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统编教材“我们一起阅读吧”活动中获“阅读之星优秀集体”。
十年来,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师资力量的显著增强,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风醇,教风正,学风浓,班风清,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原生动力。
行稳方能致远,未来希望永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持续发力,将指引着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一代代蒙小人执着坚守、勇于担当,必将使蒙小这片热土桃李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