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隔墙TikTok,会成为首个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都不能用的APP吗?
面对大洋彼岸的围猎,眼下的TikTok已不是在悬崖之上,而是扒在悬崖边的树枝上。
这离法案生效,只差临门一脚——白宫已经说了,拜登将在4月24日签署法案。
当大国角力快进到了「不在餐桌旁,就在菜单上」的图穷匕见环节,TikTok出现在菜单上不是偶然。
动议提出(这次是由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提出)-众议院通过(先是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通过,后是众议院通过)-参议院通过-总统签署
▲媒体梳理出的TikTok被打压时间线日,风乍起,TikTok剥离法案被提上日程。
在将TikTok「剥离」这事上,两院存在策略上的区别,却不存在立场上的差异。
TikTok剥离法案最开始给出的剥离期限是165天,部分参议员觉得时间太短了,于是该事项落入参议院商务委员会研究审议射程后,委员会主席玛丽亚坎特韦尔提议,将剥离期限延长至一年,以减少阻力。
虽然「TikTok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的提醒并不罕见,但不得不说,在国内舆论场上,许多人对此事仍存在错判,认为TikTok能像上次遇险那样相对容易地逃出生天。
经过上次风波的铺垫后,许多网红和商家都做好了多平台运营或转移至其他阵地的准备。
进,提起诉讼未必能推倒法案,退,在另一侧「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的出口禁令前,在「不跪,九死一生;跪,十死无生」的舆论倒逼前,TikTok的选择空间正被不断压缩。
新莓daybreak写道:如果说上一次TikTok还能侥幸逃脱,那么这一次躺在「案板」上,便只剩下玉碎和瓦全两种选择了。
TikTok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大不了就不在美国运营呗……这是很多国内网民的看法。
TikTok在美国的遭遇,绝不会只是其全球化步伐在美国的折戟。在一堆人眼中,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在很多美国人看来,美国还是世界的美国——它扇动的蝴蝶之翼能在更多地方掀起飓风。
政治学者吴冠军曾写道:信任的结构性症结,便在于被信任者很可能不值得信任。索伦克尔凯郭尔在论述宗教信仰时提出过「信仰的跃步」:这一步只能是跳跃,而无法通过理性论证抵达;通过信仰的跃步,「猜疑被信仰所征服,一如正是信仰把猜疑带到这个世界上」。信任的结构,实际上同信仰完全一致——都依赖于一个彻底一无凭借的「跃步」而抵达。
在TikTok听证会上,TikTok CEO周受资的确做了很多细节澄清和技术性承诺——会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对应的措施是把用户数据存放在甲骨文,推出拟耗资15亿美元的「德克萨斯计划」;会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办法是「将把安全尤其是青少年的安全放在首位」;会避免被任何政府操纵,对策是由甲骨文审查 TikTok 的信息推荐算法和内容审核模型……
可问题是,「战略」层面的信任黑洞,早已不是「战术」层面的可信做法能填补的了。
都知道,作为唯一一家在美国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非美国直属内容平台,Tik Tok有着两个醒目特点:
在复杂的现实语境中,这两点,有其一就会令人忌惮,两者结合在一起,注定会引发更多提防——更别说,还有算法来粘合二者。
从众议院投票就能看到,支持法案的许多共和党议员多是言论自×的信奉者,他们反对所有可能控制言论的平台,包括Facebook、X,也包括TikTok;议员则是反「左翼四朵金花」立场。
耐人寻味的是,这次站出来反对剥离TikTok反对得最激烈的美国政治人物,是特朗普。
Facebook依旧在「字节跳动」,TikTok却似乎「非死不可」……这世界,真的是平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