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爱都难片尾曲科技规划对一国科技发展,乃至国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科技规划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最近面世的《科技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从理论方法与实践双视角阐述了科技规划的内涵、一般过程及其方法,并对科技规划编制、实施、评估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可以说是对“科技规划”的一次“全景式介绍”。
本书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杨国梁长期从事科技规划相关研究,在2016年本书开始撰写起,他就承担中科院发展规划局委托的多项战略研究项目,包括科研机构优先领域遴选与资源配置、科研机构战略规划管理、面向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规划管理研究、科技规划和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研究等,也曾参与“面向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期战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跨学部优先发展领域遴选组织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委托的科技规划、科技管理相关的重要研究任务。
《中国科学报》:国内有关科技规划的书不在少数,本书和同类著作相比有什么特色?
杨国梁:《科技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是一部系统、全面论述科技规划的专著,它立足于理论阐释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探索,主要围绕科技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程序进行组织编写。
本书首先从科技规划内涵的界定入手,介绍科技规划的定义、特征、分类、功能以及理论依据。其次,本书对科技规划的一般过程进行梳理,将科技规划明确为编制、实施和评估三个主要阶段。而后,本书着重对科技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评估阶段的理论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最后,本书从科技规划的三个阶段介绍国际经验,通过对国际科技规划制定与发展的评析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建议。
与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兼顾科技规划类图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来讲,本书全面系统探索了科技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其内容涵盖了科技规划的所有方面;同时,本书揭示了科技规划的一般规律,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章对科技规划内涵、方法的研究分析上;第三,在应用价值方面,本书可以作为科技规划方面的工具书、教科书以及参考书。
《中国科学报》:科技规划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推进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
杨国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科技规划已有60多年历史,大约编制过8次中长期科技规划。在科技规划编制期间,“规划模式”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019年6月,科技部全面启动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毋庸置疑,科技规划的顺利编制建立在科学的科技规划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合理的科技规划可以有效配合国家的社会经济等发展目标,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何实现当前我国科技规划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顺利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科技规划工作者不断勇于实践,科学探索,致力于满足当前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中国科学报》:国际上科技规划的制定与发展对我国有何参考价值?可否举一二例说明?
杨国梁:当今世界上科技发展处于先进水平的国家,其科技规划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都几乎发挥了主导作用。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密集出台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科技发展进行了规划设计。世界科技强国无一不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就重视科技规划,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本书在科技规划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引入国际案例进行剖析,从更为国际化的视角评析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规划发展历程并获取国际经验与启示。具体包括: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国家纳米技术计划;欧洲的“地平线高技术战略计划;日本的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等多国的多案例。这些案例能够为我国科技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一定参考。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在科技规划实施阶段,实行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一般仅提供政策、法律和支撑服务,具体执行任务由不同的机构负责,权责清晰的组织实施及协调机制保障了科技规划的顺利开展。
《中国科学报》:《科技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还有哪些?
杨国梁:在理论意义层面,《科技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的价值体现在:第一,全面系统。在纵向上,深入探索科技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化地凝练提出规划编制方法体系;在横向上,涉及实践领域范围广泛,实现了国内、国际实践探索的全覆盖。第二,揭示规律。本书对科技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创造性地揭示了科技规划的发展规律。其中,指出科技规划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编制、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系统搭建了科技规划的理论框架。
在应用价值层面,《科技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的出版将对社会各界参与科技规划工作的人群有所助益。首先,本书可以作为科技规划实践者的工具书,用于查阅和检索,提高科技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可以作为科技规划、科技管理相关领域研究者及研究生的教科书,加深对科技规划的全过程和方法体系的了解;三是可以作为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科技规划的读者的参考书,有助于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充分认识我国政府宏观科技管理工作。
|